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89篇
水产渔业   147篇
畜牧兽医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5.稚鳖、稚龟等的出壳与收集如上所述,中华鳖、乌龟等受精卵的孵化积温(度·小时)分别为31000~39000(36000)、43000~45000。根据每批受精卵在孵化过程中的温度等具体情况,推算每批的积温,做好稚龟等出壳与收集的准备工作。①自然出壳与收集:稚龟等出壳一般顺其自然,通常在后半夜至凌晨前开始用头或前肢撞击卵壳,持续4~5分钟破壳而出,自动爬到盛有水的容器(孵化箱架下的水槽)中,任其自行潜于沙中栖息。②人工诱导出壳:为了让其集中破壳而出,把即将出壳的胚胎集中起来,放入盆(桶)中,徐徐倒入20~30℃的清水浸没卵壳,在低温的刺激下加快稚龟等的…  相似文献   
2.
酶是生物体中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酶的显著特征是它们具有高度的催化能力和专一性,而且酶的活性可以被调节,与不同能量形式的转化密切相关。到现在为止,已知的酶类有近2000种,消化酶是其中的一种,它主要是由消化腺和消化系统分泌的具有促消化作用的酶类。在消化酶中,依消化对  相似文献   
3.
鲟鱼的营养与饲料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蛋白质11 鱼苗池塘培育鲟鱼苗多采用施肥培养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方法来满足鱼的营养需要;室内流水养鲟鱼苗也多靠人工培养或采集的活饵料,这不仅成本高,不易研究鱼的营养需要,而且只喂单一饲料,营养不完全,会导致代谢失调。因此,Buddington和Doroshov(1984)在水温16~17℃、溶解氧58~75mg/L的圆形流水槽中比较了破膜10天的白鲟(Acipensertransmontanus)苗摄食配合饲料和活饵料(颤蚓)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实验用的饲料为虹鳟等(Biodietst…  相似文献   
4.
中间球海胆性腺氨基酸组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中间球海胆鲜味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3%以上,尤其是含有较高的甘氨酸、谷氨酸.雄性性腺鲜味氨基酸含量高于雌性,因此,雄性味更美.在生产中采集中间球海胆时期最好选在早期成熟阶段,在海胆成熟后期自然排放之前采收完毕.  相似文献   
5.
水温13.8~20.0℃下,在容积50 L的塑料水槽中,放养体质量为(1.4±0.6)g的虾夷马粪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11个,过量投喂海带(Laminaria japonica),再分别混养体质量为(3.4±0.6)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0(A组)、3(B组)、5(C组)和10个(D组),体质量为(12.4±1.7)g的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m2rum)6个,排出水培养底栖硅藻和石纯(Ulva lactuca),用底栖硅藻饲喂仿刺参.77 d的饲养表明,仿刺参和海胆的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混养组海胆的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单养组(P<0.05),B、C和D组海胆的SGR分别比单养高9.12%、7.24%和10.06%,各混养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混养海胆的饲料系数(7.28~7.70)分别显著低于单养(9.12)(P<0.05)组20.2%、15.5%和18.0%.将刺参的产量计算在内,B、C和D组海胆的饲料系数分别比对照组降低31.5%、26.8%和16.0%,但混养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海胆和仿刺参的适宜混养比例为11:3.蛤仔和石纯生长慢,死亡率高.养殖排水培养的底栖硅藻以菱形藻(Nitzschia sp.)和卵形藻(Cocameissp.)为主,少量舟形藻(Navicula sp.).混养海胆性腺中亚麻酸、EPA DHA含量和n-3/n-6比值显著大于单养组(P<0.05),混养池水中氨氮含量低而稳,溶氧量高.  相似文献   
6.
水温和盐度对南美白对虾幼虾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吉桥 《水产学报》2004,28(2):161-166
用室内生态实验法测定了南美白对虾幼虾在不同盐度(5,15或25)和水温(20~23℃,25℃,30℃或33℃)下摄食水丝蚓的能量收支方程。在盐度5~25时,随盐度降低,对虾的能量转换效率升高,同化率降低。在盐度为5时,K1最高(29.02%),同化率最低(77.89%)。对虾具补偿机制来补偿调节渗透压的能耗。盐度对同化率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呼吸代谢实现的。对虾的特定生长率(y)(%·d-1)随水温(X)(℃)上升而增加,其关系式为:y=0.0168LnX 0.0831(R2=0.9324)。对虾在较高温度下生长快,主要是增加绝对摄食量,提高吸收效率,减少粪便排泄量。在相同温度下,变温时对虾的摄食量高于恒温时。  相似文献   
7.
低盐水体南美白对虾与鲢鳙鱼混养的试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6口低盐淡水(盐度2~10)池塘中放养体长0 8~1 0cm的南美白对虾(Penaeusvan namei)(30万尾/hm2),其中三口塘再放养鲢(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鳙(Aristichthysno bilis)夏花(体长2 0~3 0cm)(1500尾/hm2,鲢:鳙=1:1)。鱼、虾分别精养90d和60d。混养池塘中对虾的成活率(24 6%)为单养池(9 1%)的2 7倍,产量(800 0±86 7)kg/hm2为单养池的3 2倍;鱼产量为(93 9±7 9)kg/hm2,鳙的出塘规格大于鲢,产量高于鲢。混养池塘水中氨氮、亚硝态氮和溶解氧含量低;透明度和活性磷含量高;pH值波动幅度小。  相似文献   
8.
鸭绿沙塘鳢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4-7月,在辽宁省岫岩县古洞河捕捞成熟鸭绿沙塘鳢(Odontobutis yaluensis),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 地欧酮(DOM)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催产或自然产卵,人工孵化.在18~20℃下,经20~22 d孵出8 550尾鱼苗,全长7.1~16.0 mm,体重4.1~50 mg.  相似文献   
9.
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中华绒螯蟹(Erioheir sinensis)卵膜和雌体腹肢的形态观察表明,雌蟹腹肢原肢底节、内肢和外肢呈背腹椭圆型,具有致密的刚毛。内肢和外肢基部的刚毛比末端密,紧贴腹部的一侧没有刚毛。繁殖期间,卵附着于原肢底节和内肢的刚毛上孵化,外肢刚毛呈羽状,三叉式分布在外腹肢上。卵排出后向刚毛移动过程中与腹肢表面和刚毛上的黏液接触后,卵的表面逐渐被黏液包被。随着卵的移动黏液粘稠部分产生卵柄,附着到刚毛上。  相似文献   
10.
我国鱼类催情产卵药物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自50年代以来,随着鱼类人工繁殖的发展,催情产卵药物的研究取得系列重大成果,推动了鱼类养殖业的迅速发展。 人工注射催情产卵剂的目的是促使某些在人工条件下不能自行成熟产卵的鱼类(如鲢、鳙、草鱼、青鱼、鲮等)发育成熟与产卵,也可促使在人工条件下能够产卵的鱼类集中大批产卵,以提高鱼类人工繁殖效率。 为了帮助广大养鱼工作者及有关技术人员系统了解我国鱼类催产药物研究成果与生产应用情况,更好地掌握其性质特点,适应鱼类人工繁殖工作及养殖业发展的需要,本文系统总结了我国鱼类催情产卵药物的种类、性质及其注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