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现行《农用地分等规程》中因素法和样地法进行探讨,寻求农用地分等的最佳方法。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规程》中因素法分等使得研究区单元分值出现拐点,划分等别部分与实际不符;样地法分等结果则不存在这一问题。在农用地分等中,在县域内种植制度为一年两熟和一年一熟的地区采用样地法分等更合理。  相似文献   
2.
农用地分等中产量比系数求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现行《农用地分等规程》中产量比系数计算方法进行探讨,寻求产量比系数的最佳求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规程》中产量比系数的算法使得研究区冬季作物的自然质量等指数偏大,与实际不符;按两套产量比系数计算的结果则不存在这一问题;建议在农用地分等中,种植制度为一年两熟的地区应分冬夏设两个基准作物,分别编制冬季播种作物和夏季播种作物的产量比系数。  相似文献   
3.
以牦牛犊牛胃肠道内容物作为菌源,筛选出3株同时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起抑制作用的乳酸菌,编号分别为A1、A2和A8。经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A1、A2为乳酸片球菌,A8为戊糖乳杆菌。经体外评价其益生特性,在培养液pH=4时,所有乳酸菌的活菌数均较高;培养液胆盐浓度在3 g/L时,菌株的存活率均在50%。筛选的3株具有潜在益生性抑菌特性的乳酸菌,可为青海地区牦牛犊牛预防腹泻复合益生菌制剂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乙酰甲胺磷在扁豆中残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SE-106及交大青扁豆1号两个品种的扁豆荚中乙酰甲胺磷在经过0天、3天、6天及9天的自然消解,以及0小时、4小时、8小时及12小时水洗处理后的残留量进行分析,发现品种之间具有显著差异,自然消解条件下相同时间SE-106中乙酰甲胺残留量显著高于交大青扁豆1号,残留量下降速率3-6天内前者显著大于后者。水洗条件下0-8小时内相同时间点SE-106中乙酰甲胺磷残留量显著高于交大青扁豆1号,4-12小时内残留量下降速率前者显著大于后者。不同的处理方法乙酰甲胺残留量水洗处理效果明显好于自然消解处理。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探究40~90 kg牦牛犊牛能量代谢规律及需要量。选取35头健康、体重相近的(60±3)日龄牦牛犊牛(公),分为3组,分别为初期屠宰组(IS组,7头)、中期屠宰组(MS组,7头)、末期屠宰组(FS组,21头),而FS组又分为自由采食组(AL组,21头)、70%采食组(IR70组,21头)和40%采食组(IR40组,21头)。预试期30 d,正试期90 d。AL组、IR70组和IR40组牦牛犊牛分梯度饲喂基础饲粮。当IS组、MS组、AL组牦牛犊牛体重分别达到48、64、88 kg时,5组各选择5头牦牛犊牛进行屠宰。在试验结束前2周进行消化代谢试验和气体代谢试验。结果表明:1)AL组的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IR70组和IR40组(P<0.05)。2)AL组的粗蛋白质、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IR70组和IR40组(P<0.05),AL组的总能、粪能、代谢能和消化能显著高于IR70组和IR40组(P<0.05),AL组和IR40组的总能消化率、总能代谢率显著高于IR70组(P<0.05)。3)AL组和IR70组...  相似文献   
6.
按照分区控制、样点监测、建立监测因素体系的思路,对监测区2009~2011年耕地质量等级进行了监测,进而掌握了监测区耕地质量变化的情况,并得出以下结论:(1)采用插值获取耕地等级的方法具有可行性;(2)采用"多因素叠置法"划分控制区具有合理、可靠的特点;(3)丰都县耕地质量状况稳定,趋势向好。  相似文献   
7.
依据农用地分等理论,探讨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的内涵,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测算重庆市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研究重庆市耕地生产潜能。依据耕地生产能力测算方法,测算重庆市农用地自然生产潜力与现实生产能力,通过研究自然生产潜力与现实生产能力的差异,确定重庆市耕地生产潜能。该研究可为土壤培肥、土地开发整理及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黄川林  刘燕红  熊凯  韦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202-11205,11207
为验证耕地产能核算结果的科学合理性,进一步完善现行的《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规范》,依据县域内平均海拔数据和粮食产量数据,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在对重庆市农用地分等以及耕地产能核算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重庆市耕地产能核算结果进行宏观检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域粮食总产——理论、可实现、实际产能模型有着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从回归系数来看,实际产能与粮食产量更接近,其次是可实现产能,最后是理论产量;县域平均海拔与平均海拔——理论、可实现、实际单产3个层次单产之间有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其中,理论单产、可实现单产、实际单产都受海拔因素影响,3个层次单产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9.
化学改良剂对红壤中铜、镉吸附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壳聚糖和二氧化钛为化学改良剂,分析其对土壤中铜、镉吸附解析行为的影响,以期探明改良剂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增施壳聚糖可提高土壤中铜、镉活性,二氧化钛则钝化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活性,其中纳米二氧化钛和试剂型二氧化钛的钝化效果差别不大.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处理效果,壳聚糖和二氧化钛的合理用量为土重的1%.当培养时间超过20 d,各改良剂与土壤重金属作用趋于稳定.土壤酶的种类不同,对土壤重金属的指示作用各异,相比过氧化物酶,脲酶能较好地指示土壤铜、镉污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重庆市丰都县为例,建立西南山区耕地质量动态监测样点布控体系,为西南山区耕地保护提供依据,也为我国其他地区国土部门制定耕地质量保护政策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区域背景分析将监测区域划分为自然质量、利用水平、经济水平、土地利用特征4个背景分区,最终划定监测控制均质区,以“以点带面”的方法反映监测区域耕地质量的总体变化趋势.[结果]研究区域共划分7个监测控制类型区,在监测控制大区的基础上划分33个监测控制区,布控111个固定监测样点,分别分布于不同监测控制区、不同耕地质量区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17个土地利用工程活动区域内布局42个动态监测样点,构建了耕地质量动态监测样点布控体系.[结论]划定的监测控制区符合西南山区土地利用及耕地质量分布特点,并具有均质特点;采取多信息、多时段立体采集长期固定监测点的方法,能更科学合理地监测区域内耕地质量变化;根据西南山区土地利用工程项目特点布控动态监测样点更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