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以哈白兔为试验动物,利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外源环核苷酸(CNT)对3H-标记的赖氨酸(3H-Lysine)在动物体内的分布、转运与代谢影响,其示踪动力学可用二室模型来描述:^Y(t)=983.6281e-0.021935t+1773.9999e-0.083932t-983.6281e-0.432590t-0773.9999e-0.050399t+300.2820。研究结果证明,皮下注射95h后,对照组3H-Lysine主要分布于肾脏、心脏、肝脏、脾脏、肌肉中;cGMP组中主要分布分布于膀胱、肌肉、肺脏、肠中;cAMP组主要分布于肌肉、胃、肝脏、心脏、生殖器中;cGMP+cAMP组中主要分布于肌肉、膀胱、生殖器、脂肪。同时,心脏、肝脏、脾脏、肾脏、肌肉、脑、膀胱、肠器官中,皮下注射环核苷酸后均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变化,说明外源性CNT对赖氨酸在哈白兔血液中的代谢及在组织和器官中分布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外源性环核苷酸对动物体内血脂、血糖及血蛋白的动态变化规律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哈白兔为试验动物,通过注射外源注射环鸟苷酸、环腺苷酸及其等量混合物的腹腔注射液,研究了不同处理组4天内不同时间点动物血脂、血糖及血蛋白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发现: cGMP单独处理后,血脂含量大幅度增加,平均增加了17.63%,而经过cAMP处理后的血脂含量有较小幅度的减小;cAMP单独处理后,血糖含量平均增加了1.79%,而cGMP单独处理后血糖含量明显增加,增加率超过了10%;经过cGMP,cAMP和混合处理后血蛋白平均增加率大约为5%左右。此外,cGMP对促进脂肪的合成代谢有明显作用,通过注射cGMP在10h内对血脂没有影响,10~21h对血脂的合成有显著促进作用,21h后血脂才保持一定的增加幅度;而cAMP对降解有较小作用,通过注射cAMP在45h以内对血脂有降解作用,而45~65h又转为合成作用,65h以后作用消失;注射CNT 6~21h时,糖异生作用促进了动物体内血糖含量的增加;注射CNT对血蛋白的作用不明显。这些主要代谢物质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应用CNT调控动物体内营养物质代谢水平提供了有利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外源性环核苷酸(CNT)对动物血浆中内源环鸟苷酸(cGMP)和环腺苷酸(cAMP)、生长激素(GH)及瘦素动态变化规律的调控作用。【方法】以哈白兔为试验动物,设置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cGMP组、cAMP组和cGMP+cAMP组,后3个处理组分别外源注射cGMP、cAMP及其等量混合物的腹腔注射液,在注射后1,3,6,10,15,21,28,36,45,55,65,75,85,95h采集血样,分别运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动物内源cGMP、cAMP、瘦素及GH的含量。【结果】单独注射cGMP可以显著提高内源性cGMP的水平,而且在注射后45h以内效果最佳;单独注射cAMP可以显著提高内源性cAMP的水平,而且在4d或者更长时间会持续有效;无论单独注射cAMP或cGMP,还是混合注射cAMP+cGMP,内源性cAMP总有优于内源性cGMP 6%的优势。此外,cGMP对血浆瘦素水平有较小的正调控作用,cAMP对血浆瘦素水平有负调控作用,cGMP+cAMP对血浆瘦素的调控作用介于以上两者之间,而且cAMP的作用相对较为明显;注射cAMP后的55h以内,瘦素质量浓度明显降低,以后趋于正常;cGMP、cAMP及cGMP+cAMP对血浆GH质量浓度均有显著的正向调控作用,而且以cGMP的优势更为明显。【结论】探讨了外源CNT作用下内源cGMP、cAMP、瘦素及GH的动态变化规律,为通过外源CNT来调节动物体生理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猕猴桃软腐病属猕猴桃采后储藏期病害,该病发病率较高,一直是影响猕猴桃市场品质的主要病害。本文根据国内外猕猴桃软腐病研究的相关文献,对猕猴桃软腐病的发生及危害、病原学研究、防治措施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猕猴桃软腐病未来的防治工作进行了探讨,最终提出3个研究方向:一是查明病原菌的侵入途径;二是进一步确定果实采摘前软腐病发病率低是否与果实内某种天然抑菌物质有关;三是在保证食品安全情况下,大力挖掘生物农药,发展有效、无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娟姗牛泌乳曲线的特征及其305 d产奶量的影响因素,并重点比较娟姗牛和荷斯坦牛两品种泌乳曲线间的差异,本研究收集了河北地区某规模化牧场2017年1月—2021年1月共1 721头娟姗牛和6 093头荷斯坦牛的日产奶量连续监测记录,利用Wood模型对奶牛的个体泌乳曲线进行拟合,并根据曲线特征确定了高峰奶、高峰日、日产奶量变化速率、各泌乳阶段产奶总量等指标对泌乳曲线进行剖析。利用SAS 9.4软件的GLM过程分析了胎次、产犊季节等因素对娟姗牛305 d产奶量的影响及两群体泌乳曲线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Wood模型对娟姗牛泌乳曲线的拟合效果较好,泌乳曲线拟合度(R2)可达0.86;2)娟姗牛305 d产奶量受胎次、产犊季节等因素影响显著(P<0.05),较高胎次及春季产犊的娟姗牛305 d产奶量更高;3)娟姗牛和荷斯坦牛的泌乳曲线在高峰奶、高峰日及日产奶量变化速率等方面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娟姗牛的高峰日较荷斯坦牛提前了39.84天,而高峰奶占总产奶量的比例较荷斯坦牛高0.036%,且娟姗牛的泌乳主要集中于泌乳前期(1~99 d),在泌乳后期(200~305 d)产奶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本研究利用连续测定的日产奶量记录全面揭示了娟姗牛的泌乳特征,同时通过与荷斯坦牛泌乳曲线的比较为研究娟姗牛与荷斯坦牛的种间差异提供了有用信息,为今后利用连续监测的日产奶量记录进行奶牛产奶性能的遗传选育和牛群的精准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甘油在动物体内的分布及代谢规律。【方法】以哈白兔为试验动物,利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3H-标记的甘油(3H-Glycerol)在动物体内的分布、转运与代谢规律,建立了其示踪动力学模型。【结果】皮下注射3H-Glycerol 95 h后,其主要分布于肾脏、肠及脂肪中,且表现为:肾>肠>脂肪>肝脏>脑>膀胱>胃>肌肉>心脏>生殖器>肺脏>脾脏。【结论】甘油在哈白兔体内的代谢具有其独特的示踪动力学方程,外源性CNT对甘油在哈白兔血液中的代谢及在组织和器官中的分布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