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3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乡村"三生空间"的协调发展和格局重构有利于推进乡村振兴.通过构建"三生空间"分类体系,以重庆市綦江区高庙村和团结村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生空间"转移矩阵、重心迁移、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等方法,对研究区2010~2018年"三生空间"的演变轨迹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乡村"三生空间"格局的重构.结果表明:(1)从面积变化上来看,生产空间面积持续减少,生活空间面积有所增加,生态空间面积波动较大,主要是生产空间和生态空间之间的相互转化.(2)从重心迁移的角度来看,生产空间和生态空间整体由西向东迁移,生活空间由东北向西南迁移,生活空间迁移距离较远.(3)研究区"三生空间"总体处于"磨合—基本协调"的水平.(4)生产空间重构以产业发展为着力点,优化产业结构;生活空间重构着重改善人居环境,推动传统单一的生活空间向"生活—生产"复合空间转变;生态空间重构以划定山水林田湖草边界为主,保护乡村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探索多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动态演变过程,明晰主体发展与产业间的响应关系,以期为构建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助推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参考.以重庆市(江津)现代农业园核心区的慈云镇为例,基于2000-2019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微观面板数据,从经营主体多元化视角,解析近20年各类新型主体的进退动态发展过程,并采用标准差椭圆方...  相似文献   
3.
【目的】随着乡村产业转型发展,设施农用地的高效利用有利于满足农业产业多样化的用地需求,探索微观经营主体设施农用地的来源途径,揭示不同类型产业设施农用地的供需状况,以期壮大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方法】以重庆市涪陵区义和镇为例,基于156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调研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空间缓冲分析法,对产业发展的设施农用地来源、需求意愿及供需匹配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在有/无设施农用地配套情况下义和镇从事果蔬产业的主体均较经营其他类型产业主体数多,且有设施农用地的产业规模较无设施农用地的产业规模大。(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设施农用地来源具有多样性,其中农户住房及附属地为主要来源,裸地、劣质耕地、荒山、荒草地、闲置居民点次之,最少的为闲置村办公室、废弃学校;同时不同类型经营主体设施农用地来源又具有差异性,如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中分别有12.50%、18.74%、45.45%、52.38%主体的设施农用地来源于农户住房及附属地。(3)有/无设施农用地配套的产业类型中果蔬产业经营主体意在扩大、缩小、不变设施农用地规模的比例均高于其他产业经营主体,且在无设施农用地的产业...  相似文献   
4.
丘陵山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因国家及区域政策调整、产业发展阶段不同而异,面临着合作博弈风险,它较传统农户在土地、人力、资本、技术、信息、金融、社会等资源要素方面更具优势,使其成为丘陵山区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核心载体.从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2个方面阐明借力多元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时代要求.在此基础上,揭示了新时代下多元主体适度规模经营"度"确定的多维困惑,进而对丘陵山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经营"度"的确定进行思考与展望.结果表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要求,也是促进农业转型、产业扶贫的关键,同时还是农业现代化的特征所要求,更是由丘陵山区地域特色及现实生产力所决定的.新时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适度规模经营二者不可分割,新型主体须找准合适的"度","度"应兼顾主体培育的产业阶段性、要素资源的异质性和经营类型的差异性.丘陵山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的解析与重构须兼顾3个方面:首先,不同产业发展阶段以引领什么类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如何基于要素差异性、功能互补性、产业关联性,处理大小业主、先进后进业主、本地与外来业主等经营主体间的关系,规避主体培育中的合作竞争风险?其次,针对现代农业经营目标转变,丘陵山区土地生产力水平约束、经营主体资源禀赋差异,产业发展阶段演化和产业类型规模需求差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经营规模的"度"如何把握?最后,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的路径是多种形式的,不同阶段、尺度、资源禀赋、生产经营性质、种养品种等所对应的最优实现路径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丘陵山区农业经营规模小、土地细碎化等问题难以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揭示家庭农场规模经营意愿、行为及意愿转为行为的影响因素,助力于推进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方法】以重庆市江津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71户家庭农场为例,基于行为转化路径视角,建立无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探究家庭农场规模经营意愿、行为及意愿转为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1) 26.57%的家庭农场主对规模经营有意愿有行为,表现出意愿与行为的一致性;37.27%有意愿,但无行为,表现出差异性;36.16%没有意愿也没有行为,表现出一致性。(2)经营风险感知、经营规模满意度、适度规模的认知、经营耕地面积等对家庭农场主的规模经营意愿和行为均有显著影响;同时,有无专业技能、地块破碎度和区域环境等对意愿有较为显著影响,家庭劳动力人数、商品化率等对行为有较为显著影响。(3)经营耕地面积对家庭农场主规模经营意愿转为行为有显著影响,家庭劳动力人数、有无产业链、商品化率、适度规模认知影响次之,而亩均年收入、政府补贴率、非农收入比等资金特征影响较弱。【结论】规模经营风险越小、对适度规模经营越了解、对目前经营规模越不满意且经营耕...  相似文献   
6.
刘竞宇  张仕超    熊熙  欧云梅  邵景安   《水土保持研究》2023,30(2):312-323,332
为探究农业生产向现代化转型背景下合作社的区位选择与建设、发展,促进不同类型合作社的精准培育,研究选取重庆市江津区作为研究区,基于江津区2005—2019年合作社微观面板数据,采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标准差椭圆、地理探测器,分析了合作社时空扩展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合作社发展呈现3个增长阶段,2005—2010年起步缓慢增长,2011—2015年稳步快速增长,2016—2019年成熟缓慢增长;(2)在空间上显著聚集,集中分布于中西部地区。不同产业类型和种养规模分类下各类合作社空间分布均呈显著聚集;(3)合作社整体呈西北—东南分布并向东南方扩张;(4)乡村劳动力和交通运输是影响合作社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力,如对果蔬、粮油、畜禽、综合、花椒和服务类合作社影响最大是乡村劳动力,而对特色类合作社影响最大的是交通运输。综上,江津区农民专业合作社随时间变化数量呈阶段性增长,空间分布显著聚集且向东南方扩张,社会经济因素对其空间分异的影响大于自然因素。  相似文献   
7.
选择重庆市大学城10余所高校的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研了大学生周末活动现状,分析了其周末活动安排的动机及主要影响因素。主要结果如下:高校类型、年级等因素导致周末生活安排出现差异性;可支配生活费用及时间限制周末活动选择;大学生筛选信息能力薄弱影响其资源的针对性;缺乏大学生涯规划或目标不明确导致周末安排的盲目性。依据这些问题提出了大学生周末生活的5项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型经营主体是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载体,农户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使得农村劳动力紧缺,因地制宜地研究新型经营主体劳均适度规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重庆市江津区石门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新型经营主体调查数据及石门镇各村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基于利润最大化,从产业异质化视角,以劳均适度规模为出发点,测算出不同产业类型新型经营主体的适度经营规模,并运用熵权法评估石门镇村级适度规模实现难易程度.结果显示:(1)石门镇新型经营主体大部分未能达到适度规模,只有少部分主体达到或超过适度规模值.劳均适度经营规模中“度”值最大的为果蔬产业(3.42 hm2),最小的为花木产业(0.29 hm2).(2)石门镇实现适度规模经营难度整体较大,其中李家村为较易,金龙村、白坪村为一般,永安村为较难.测算出不同产业新型经营主体适度经营规模,明确地区实现适度规模难易程度,可认识不同地区、不同产业新型农业发展的差异,有助于推动新型经营主体差别化培育,为丘陵山区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