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SSR(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微卫星间隔)标记是一种基于微卫星序列发展起来的十分有效的分子标记. 根据ISSR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其它作物上的应用,对收集到的包括3个基因型(AAA、AAB、ABB)在内的共15个香蕉样品,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分类研究,将其分成四大类: 大蕉(ABB)、粉蕉(ABB)、龙牙蕉(AAB)、香牙蕉(AAA),并从分子水平上鉴定了农科1号香蕉的种性: 农科1号香蕉属于香牙蕉AAA群品系,与巴西香蕉的亲缘关系最近,遗传距离最小.  相似文献   
2.
抗枯萎病香蕉新品系农科1号的选育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巴西蕉为母本,利用组培变异,通过室内病原菌接种加大筛选压力,结合重病区大田选育,选育出产量性状、外观性状、生育期、果实品质与巴西蕉相近的抗枯萎病香蕉新品系农科1号.  相似文献   
3.
ISSR分子标记技术在香蕉分类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SSR(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微卫星间隔)标记是一种基于微卫星序列发展起来的十分有效的分子标记.根据ISSR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其它作物上的应用,对收集到的包括3个基因型(AAA、AAB、ABB)在内的共15个香蕉样品,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分类研究,将其分成四大类:大蕉(ABB)、粉蕉(ABB)、龙牙蕉(AAB)、香牙蕉(AAA),并从分子水平上鉴定了农科1号香蕉的种性:农科1号香蕉属于香牙蕉AAA群品系,与巴西香蕉的亲缘关系最近,遗传距离最小.  相似文献   
4.
采用不同的消毒方法与不同的培养基配方对热带观赏水草乌拉圭皇冠进行组培快繁试验,结果表明,取腋芽作外植体,用75%酒精浸10s 0.1升汞浸3min 0.1升汞浸4min 无菌水冲洗5次进行消毒,消毒后材料导入MS BA 5.0mg/L AD 10.0mg/L 3%蔗糖 0.4%卡拉胶诱导丛生芽,用MS IBA 0.5mg/L AD 2.0mg/L 3%蔗糖 0.4%卡拉胶诱导生根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以红盾彩椒为试材,进行组培快繁,研究不同激素类型与配比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及芽的伸长的影响,并初步建立彩椒的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子叶愈伤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0.3mg/L6-BA+1.0 mg/L NAA;不定芽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3.0 mg/L 6-BA+0.5 mg/L IAA+4.0 mg/L AgN03;芽伸长最适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2 mg/L IAA+2.0 mg/L ZT+2.0 mg/L GA3;最后在1/2MS+0.5 mg/L IBA(或0.5mg/L NAA)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  相似文献   
6.
摘要:为探究广西小黄姜试管姜的诱导条件,采用不同浓度的蔗糖、多效唑和钾营养对广西小黄姜试管苗进行诱导研究,比较分析了诱导的试管姜块大小、直径和植株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广西小黄姜对蔗糖的耐受性较差,70 g/L浓度条件下出现了生长受抑制的现象,最佳的诱导浓度为50 g/L;在低糖浓度条件下添加多效唑并不能诱导广西小黄姜产生姜块,在多效唑添加浓度为6 mg/L时,试管苗的生长开始受到抑制;添加低浓度钾对广西小黄姜试管苗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但不产生姜块;添加高浓度的钾可诱导小黄姜试管苗产生姜块,但是生长会受到抑制。优组试验表明,最佳的蔗糖浓度为50 g/L、多效唑浓度为2 mg/L、磷酸二氢钾浓度为60 mmol/L,该组合诱导的试管姜植株粗壮,叶色翠绿,根系生长良好,诱导出的姜块大,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红盾彩椒为试材,进行组培快繁,研究不同激素类型与配比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及芽的伸长的影响,并初步建立彩椒的组培快繁体系。 结果表明:子叶愈伤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0.3 mg/L 6-BA+1.0 mg/L NAA;不定芽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3.0 mg/L 6-BA+0.5 mg/L IAA+4.0 mg/L AgNO3;芽伸长最适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2 mg/L IAA+2.0 mg/L ZT+2.0 mg/L GA3;最后在1/2MS+0.5 mg/L IBA(或 0.5 mg/L NAA)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  相似文献   
8.
试论发展有机无机复合肥对现代农业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香蕉镰刀菌枯萎病发生规律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香蕉镰刀菌枯萎病又称黄叶病、巴拿马病,是由镰刀菌引起的一种典型的维管束病害,是世界性的香蕉毁灭性病害, 其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香蕉专化型(Fusariun oxysporun f.sp.cubense)[1]。广东于1995年首次发现Cavendish香蕉镰刀菌枯萎病后,目前在广东局部地区已发展很快,并大有扩展趋势,个别蕉区更因此病而无法种植出现丢荒现象。我国大陆对此灾难性新病害的研究仍是空白。为此,我们对该病的发生规律及各品种的抗性进行调查研究,以期为防治该病找出合理的技术途径。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为目前生产上常用的品种:巴西、广东香蕉2号、B9、威廉斯、高脚遁地雷、台湾205、宝红(由汕头市农科所提供)等7个。 1.2 试验方法   在广州市番禺区万顷沙选取发病中心区(上年种植香蕉因发此病而失收)1 440 m2进行试验。采用密植,规格为50 cm×100 cm,每品种植350株,周围设保护行,于2000年3月15日种植。种苗为生产上常规使用的组培苗。从各品种开始发病起调查发病株,每10天调查1次。在生长中期挑选不同发病程度的植株进行解剖,观察其发病症状。  相似文献   
10.
香蕉枯萎病的防治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现有条件、技术水平、发病的特点,目前无论从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管理手段上都无法从根本上控制香蕉枯萎病的扩散、蔓延、危害。要最大程度上减少该病危害,必须从抗病品种应用着手,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