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明代卢之颐与他的《茗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最近在查阅古代文献时,意外地发现明末清初医学家卢之颐有一部茶书,名叫《茗谱》,觉得分外欣喜.这部茶书,载录于卢之颐的中医名著《本草乘雅半偈》卷七中,这是一部极有新意茶著,书中不仅按类别摘录了自唐代陆羽《茶经》至明代数十种茶书或其他文献之有关茶事之语句,而且卢之颐对每一类茶事现象都有自己的精辟评语与论断,显示了一位中医学大家独特的学术视野.  相似文献   
2.
一、颜真卿的文化品格与茶文化 颜真卿(709年-785年),字清臣,别号应方,小名羡门子,京兆万年人(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琊临沂孝悌里(今山东省费县方城镇诸满村),唐代杰出的名臣、书法家、文学家.  相似文献   
3.
笔者曾于2006年第2期《农业考古》(茶文化专号)上发表了二篇有关惠山竹茶炉论文,着重介绍了有关惠山竹茶炉的四部专著,它们是清乾隆时吴钺的《惠山听松庵竹炉图咏》、邱涟的《竹炉图咏补集》,民国时期的顾赓良的《惠山听松庵竹炉志》和《竹炉图咏补辑》.  相似文献   
4.
作为封建末世的清朝,在其长达260年的统治时间里,茶业与前代相较,已有相当大的发展,茶饮不仅作为艺术的品赏,成为文人骚客的雅事,更以一种燎原的态式,广泛地深入民间,茶不仅成为汉民族须臾不离的饮料,也成为满、藏、蒙古等少数民族一日不缺的杯中之物.但与此形成极大反差的是,在长达260年的时间内,清代现存只有十余部茶著,这主要是因为战乱,使许多茶书毁于兵火之中,或因时间长久,埋于历史灰尘之中.为此,我们在历史文山书海中爬剔,钩沉了如下散佚茶书,对于有佚文的茶书,进行辑录,无佚文的,进行题录,以就教于方家,想必对茶文化研究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