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园艺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近年来,随着龙眼经济价值的不断提高,我们垦区龙眼生产迅速发展,为改善这些农场的经济奠定了基础。但是,我们广西面临热带海洋,北部为山地高丘,受热带海洋季风影响,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既有利于作物生长,也有利于病虫滋生。龙眼大面积成片种植后,由于食料充足,必然会受到害虫的威胁。龙眼害虫的发生对龙眼树生长有着直接  相似文献   
2.
采用室内饲养和果园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观察黑盾守瓜的生物学习性。结果表明,此虫每年发生一代,以当年羽化的成虫在龙眼树冠上越冬。成虫以为害春、夏梢为主,有多次交尾习性,寿命可长达19个月;卵产在2-10cm深的表土层中,每雌卵量可达964—1517粒,卵的孵化需要潮湿、黑暗的条件,历期6—8天;幼虫共5龄,分布于5-20cm深的土层中,为害龙眼的菌根,历期18—26天,高峰期为5-7月;蛹化于表土层中,历期7-11天。此虫主要分布在桂南、桂西南一带,并有逐步蔓延扩散的趋势。控制其发生的天敌主要有蚂蚁、步甲、泥蜂和一种霉菌。  相似文献   
3.
广西龙眼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及综防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多年的调查研究和防治试验,探讨了我区大规模种植龙眼以后龙眼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分析了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综合防治的原则和措施。结果表明,广西龙眼主要害虫近年来种类增加了两倍(由原来的11种增加到现在的23种);危害是加重的趋势;分布则带有地区性的特点。防治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是:农民缺乏科学防害虫技术;缺乏植物检疫和生物防治意识;化学防治中存在着用药针对性不强,缺乏科学的防治指标和不注意合理轮换使用药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在防治工作中贯彻综合防治(IPM)的原则和措施,以期取得“三高二低”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前 ,广西的龙眼种植面积已达 2 5万 hm2 ,但大部分龙眼采收期都集中在 7~ 8月 ,鲜果供应期短。为探索药物催花新技术 ,人为地调控龙眼开花期 ,达到推迟或提早采收期 ,以调节龙眼鲜果的市场供应、提高经济效益特进行了本试验。试材为 8~ 1 0年生的石硖、储良 ;1 3~ 1 5年生的大乌圆 ,以当年无挂果、树势中等和旺盛的青壮年树在立地条件 ,田间管理水平相近条件下 ,设 5个处理 ,A.施用催花先锋 ;B.施用氯酸钾 ;C.施用氯酸钾 +氯酸钠 +微肥 ;D.施用氯酸钾 +氯酸钠 ;E.施用氯酸钠 ,单株小区 ,3次重复 ,随机排列。施药时间在 4月 ,分 2批进…  相似文献   
5.
龙眼药物催花试验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 ,台湾屏东科技大学留美博士颜昌瑞教授发明了龙眼催花技术 (Forcingflower) ,可实现周年开花结果。一年中任何时间 ,催花药剂处理后 4 5- 5 5天即可开花 ,其主要成分是氯酸钾。福建农林大学叶明志教授研究认为 ,氯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 ,它能促进植物细胞中氧化 (酶性或非酶性 )乙烯的前体 1-氨基丙烷 - 1-羟酸 (AOC)转化为乙烯 ,从而加速枝条进入“花熟” ,诱导花芽分化而起催花作用 ,促使龙眼开花结果。该技术在泰国和台湾已成功地大面积对龙眼开花进行调控和反季节生产 ,广东、福建及我区的龙眼主产区均有小面积试…  相似文献   
6.
从当地的"广眼"品种中选出的"佳圆"优良单株,经十多年试验示范观察表明,具有以下特点开花期晚,比"大乌圆"品种迟5~10d,能有效错过连绵阴雨天气对开花座果的不良影响;果实成熟期迟,比当地晚熟品种(大乌圆)迟15d以上,能延长果实上市期,销售价格高;对环境适应强,半开张树形、枝条中庸,易开花座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