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林麝化脓性疾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麝化脓性疾病是圈养林麝的主要病害之一。从多年流行情况来看,患与化脓相关疾病的林麝在所有病麝中占50%以上;而在因病死亡的林麝中,与化脓有关的占总数的50%以上。由此可见,化脓性疾病对养麝业的影响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兽医杂志>1998年第6期上刊登的<林麝尿石症>一文中,有些问题,我们认为没能阐述清楚,在这里提出来,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3.
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及过量捕杀,我国野生麝资源量急剧缩减,现有数量已不到20世纪中叶时的1/10。为此,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就把我国境内的麝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严禁进行任何形式的猎捕。在这种情况下,麝香——这种珍贵的动物香料和动物中药材的来源基本断绝。为解决这个问题,早在40年前就开始麝的人工驯养和活体取香技术的探索,成功地开发出麝活体取香技术,麝的养殖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林麝是麝类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经济动物 ,它所生产的麝香是名贵的中药材。由于多年过度猎杀及生态环境的破坏 ,野生数量已下降 ,亟待强有力的保护。因此 ,国家已把林麝定为二级保护动物。林麝仅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及西南各省区的海拔10 0 0m以上的山区 ,较集中的分布地带又  相似文献   
5.
草食动物草酸钙型尿石的成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食动物的食物富含草酸,导致了这类动物易发生草酸钙型尿结合。这种病对母兽影响不大,而公兽则由于尿道长且狭窄弯曲,当结石进入尿道后,易发生堵塞,使尿液无法排出,导致膀胱破裂或产生尿毒症,死亡率很高。近年来,由于鹿、麝等动物的养殖量逐年增加,而这类动物要靠雄性生产鹿茸、麝香,因而尿结石的危害就显得更加严重。 1 草酸钙型尿石产生的机理 1) 尿液中草酸、钙离子含量过高。草酸可来自富含草酸的食物,而甘氨酸、丝氨酸、羟脯氨酸、维生素C等也可经一定的代谢途径转化为草酸。故摄入过量的草酸或上述草酸前体物质,均可使尿液中的草酸含量增加。食物和饮用水中钙含量过高,可导致尿液中钙含量增加,当钙的浓度超过尿液的纯化功能后,就会出现活性钙,它与草酸离子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草酸钙结晶析出。我们在工作中也发现,当使用高硬度水作麝的饮用水时,草酸钙型尿石的发病率就大大增加。 2) 成石核心的存在,是该病发生的必要条件。这类核心,可以是滞留于尿液中的各类晶核,如草酸钙、磷酸钙等;也可以是因尿路病变而脱落的组织残片。我们把这类结石在稀盐酸中溶解后,就观察到有大量组织残片存在。 3) 尿路狭窄或尿道感染造成排尿不畅,造成尿液滞留,使形成的草酸钙细小晶粒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从而成长为结石。由于仔兽尿路窄于成年兽,故其发病率远高于成年兽。 4) 有报道称,草酸钙型尿石患畜的尿液pH值在5左右,而我们在检测病兽尿液时,测得其pH值在7~8.5之间。这说明,只要尿液中草酸和钙的含量超过临界值,不管尿液pH值如何,均可发生该病。  相似文献   
6.
圈养林麝球虫病的地域分布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麝是麝类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大的经济动物,它们所生产的麝香是名贵的中药材.由于多年的过度猎杀及生态环境的破坏,野生数量已下降到了不足百万头,亟待强有力的保护.因此,国家已把林麝定为二级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7.
圈养林麝仔麝育成中一些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麝的养殖技术已能做到使母麝配种怀孕率和双羔产出率都在80%以上,而仔麝育成率偏低已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严重地影响到养殖群体的扩大。今后,这也将是关系到养殖场维持稳定的生产能力的重要环节。如能在这方面取得突破,使仔麝育成率也达到80%以上,那么麝的养殖群体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