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7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粉锈宁在黄瓜中的消解与残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臣辉  龚荐 《农业环境保护》1993,12(4):155-157,149
  相似文献   
2.
对影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系统稳定性的射频功率、氩气流速、进样条件等因素进行了考察,提出了判断和减小ICP系统漂移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民间借贷在中国乡村社会持续存在并盛行,充分说明了其本身存在的合理性。通过对宁夏盐池县生态移民区民间借贷情况的调查,探求民间借贷的地位和对乡村社会的影响,力求了解在最不受金融机构青睐的移民区农户中民间借贷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4.
扬州市粮食作物生产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臣辉  崔小丽  吴瑾  吕信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441-15442
对潜力递减法的基本参数逐个研究,给出各个参数的取值或者是具体的计算模型,计算扬州市粮食作物玉米、水稻和小麦的生产潜力。结果表明,光能利用率取3.51%,水稻、小麦、玉米的经济系数分别取0.50、0.40、0.35,在最差气候条件下生产潜力与平均状态分别相差4%、4%和2%,最佳气候条件下,分别比平均条件高3%、7%和2%,相差在较低的水平上,且产潜比都是在30%左右,验证了所选参数适合应用于计算扬州市粮食作物生产潜力的计算。扬州市粮食作物的生产潜力平均在20751~21709、26239~27954、15857~17611kg/km2,增产潜力大,温度和土地质量是主要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5.
用~(14)C同位素示踪法和气相色谱法研究了粉锈宁农药施用后在小麦和土壤中的残留降解规律。结果表明,该农药有较快的消解速度,其残留半减期在小麦和土壤中均在4.9—6.4天之间。残留物的主要形式是其生物代谢物羟锈宁。粉锈宁的安全使用建议在小麦上常规用置为10g/亩(有效成份),安全间隔期20天。  相似文献   
6.
作物养分示踪动力学研究中标记14C-蔗糖溶液的制备刘新葛才林刘臣辉龚荐(江苏农学院,扬州225009)作物养分运输是农作物生产中至关重要的问题,我国人多地少,农业必须走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的道路,而作物养分的示踪动力学研究,可为“三高”农业的持续发...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粉锈宁在黄瓜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结果表明:粉锈宁在黄瓜中消解较快,半减期2—4天。在结瓜期使用6—12g/亩(有效成份)或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30—60g/亩,用药1—2次,间隔5天后,黄瓜中粉锈宁总残留量不会超过0.2mg/kg的残留标准。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小麦与土壤中粉锈宁残留量的气相色谱检测与样品预处理方法,比较了样品低程度纯化与柱层析纯化方法在氮磷检测器和电子捕获检测器上的应用。两种方法的回收率均在80—120%范围内,两种检测器对粉锈宁的检测极限在0.0012—0.00175mg/kg。在国内首次提出用氮磷检测器分析粉锈宁残留的低程度纯化法,以及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粉锈宁代谢物羟锈宁残留的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