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5篇
  2013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作者新近提出的非晶态合金中的"双层单元结构模型",对于由液态淬火制备的非晶态Fe-Si-B系合金的临界厚度在类金属总成分约为25at%左右、B含量在14at%左右时出现极大值这一具有重要实际意义的结果,作出了相当合理的解释,并对非晶态合金的结构层次和形成机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对Ni64Si15B21非晶合金条带在250℃不同退火时间下的结晶度进行了测定。得到了结晶与度火保温时间呈抛物线关系的实验规律。  相似文献   
3.
通过Ni-Si-B系非晶合金电阻随拉应变变化特性曲线的测定,考察了B原子浓度对非晶Ni72-xSi15B13+x(x=0,2,4,6,8)合金电阻应变系数的影响,并采用Nagel推广的液态金属Ziman理论对其实验结果进行了初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基于非晶合金相变的热力学原理:部分晶化非晶合金的晶化即为残留非晶相的转变,其相变热应正比于残留非晶相的相含量,本文导出了部分晶化非晶合金结晶度XC的DSC法测量公式.进一步通过对其100%无定性样DSC曲线的分析发现:部分晶化非晶合金的XC实际上即为其100%无定性样在同样退火条件下的转变分数fC.为了检验这一推论的正确性,本文选用Ni74Si10B16非晶合金淬态样进行了一系列的等温退火处理和等温DSC测试.结果表明:通过DSC法测定部分晶化非晶合金试样的相变热,不仅可以求出该试样结晶度的大小,而且通过对该合金100%无定形试样的DSC曲线分析和跟踪,甚至可以预测和控制该合金一定退火条件下结晶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在液态淬火形成的非晶态合金中,其微观结构是由短程有序的双层四面体和八面体以及它们的组合单元无序堆积而成.并由这种双层单元结构模型导出非晶态合金中类金属成分范围及其上限约为30.47at%.就目前所收集的80种上述合金的实验数据来看,其成分范围的上限近于100%都在计算结果以内.这可为今后制备液态淬火非晶态合金的类金属成分范围提供一个重要的参考判据.同时,双层单元结构模型也为今后深人研究非晶态合金的结构与物理性能的关系提供一个较好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6.
分别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法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法测量了Ni74Si10B16非晶合金550℃等温退火21min,22min,23min与25min后的结晶度XC,并对其测量结果进行了讨论.确认通过DSC方法测量的非晶合金退火样结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较好地反映非晶合金晶化的程度,并且其测量精度与简便性优于XRD方法.而对于部分晶化非晶合金晶化相相含量的测量和分析表明:DSC法只能测量析出单相合金的相含量,对于析出多相合金的情况则不如XRD法有效.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精密测定非晶态Ni-Si-B系合金的电阻率在不同温度下等时退火后的变化,研究了该合金的结构驰豫过程,得到其电阻率变化随退火温度而作振荡性起伏的关系曲线,并利用作者提出的结构缺陷形成机制对该振荡性曲线作出了比较合理的微观机理解释。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金属玻璃的电阻率及其温度系数与其组成成分的关系,并根据液态金属Ziman理论导出Nagel公式,得出几种金属玻璃的温度系数,发现与实验值极其相符。并通过该公式对结构因子a(2Kf)值的估算,分析了2KF与Kp关系对电阻率温度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研制了炭黑填充的线性导电硅橡胶,对炭黑填充的导电硅橡胶的电阻随炭黑含量变化及其线性特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确定了最佳的炭黑含量,同时对其导电机理及实验结果作出比较合理的理论模型解释。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炭黑 /硅橡胶复合型导电橡胶的导电特性 .对升温过程中导电硅橡胶电阻变化的过程及导电粒子含量对导电硅橡胶电阻温度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测量了在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电阻率的变化及加力时电阻的弛豫时间 .分析了温度对电阻特性影响的机理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