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1.
以黑龙江和辽宁两省的实地调查数据为例,深入分析了当前农户对作物保险的认知、参保行为和意愿,以及造成农户有效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农户对作物保险的认知度较高,参保行为和参保意愿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上升,收入是导致农户参保有效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最后,提出了加强对作物保险的宣传推广、增加保费补贴、完善作物保险政策法规、规范保险市场行为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日本农产品区域品牌保护制度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农业领域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作为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农产品区域品牌保护。近年来,日本根据本国国情和国际农业形势的发展变化,积极制定农产品区域品牌的保护制度以激励和保护本国农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日本农产品区域品牌的保护制度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得出其对我国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以日本为鉴,我国也应该从本国国情出发,完善区域品牌的相关法律、法规,发挥政府的职能,发展产品保护行业协会,强化安全质量标准体系的监控并大力开展市场推广与广告宣传。  相似文献   
3.
日本绿色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日本的绿色观光休闲农业促进了农村发展。在日本,绿色观光是指在农山渔村,将当地的自然、文化和居民进行交流的一种滞在型余暇活动,主要分为农林业公园型、饮食文化型、农村景观观赏和山野居住型、和终生学习型四大类型。日本绿色观光农业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政府、法律法规和财政预算、发展规划、民间组织、环境保护、拓展内涵等方面。日本政府逐步确立了绿色观光农业在国家发展计划中的重要地位,并通过相关法规、资金预算和协议会推动其发展。我国在积极进行新农村建设时也应借鉴日本经验,统筹城乡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效果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社会力量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主体之一。为了解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建设效果,填补有关研究空白,本文以北京为例做了实地调查。结果发现,在新农村建设中,多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其中政府在参与建设和政策引导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社会力量在参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建设内容及合作方式还相对简单,建设项目偏重直接的经济投资,对医疗卫生、精神文化和社会公益等项目投入不足,一些建设还存在形象工程、破坏环境等问题。鉴于此,本文认为,在引导社会力量进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该做好政策鼓励、舆论引导和组织保障等工作,并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为新农村建设培育良好的氛围。  相似文献   
5.
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推广中国良好农业规范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良好农业规范(GAP)在保障食品安全上作用显著,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各国纷纷制定适应本国特点的规范标准。中国也已正式实施《良好农业规范》国家标准(CHINAGAP)。由于现阶段中国传统农业仍占主导地位,大量分散农户进行独立生产经营,因此阻碍了CHINAGAP的有效推广。通过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进行了对比,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促进传统农业结构调整,比"公司+农户"模式中的企业更有利于CHINAGAP的推广。  相似文献   
6.
良好农业规范(GAP)在保障食品安全上作用显著,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各国纷纷制定适应本国特点的规范标准。中国也已正式实施《良好农业规范》国家标准(CHINAGAP)。由于现阶段中国传统农业仍占主导地位,大量分散农户进行独立生产经营,因此阻碍了CHINAGAP的有效推广。通过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进行了对比,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促进传统农业结构调整,比"公司 农户"模式中的企业更有利于CHINAGAP的推广。  相似文献   
7.
包书政  包榕 《农学学报》2015,5(5):129-135
就业是民生之本。随着国家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并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鉴于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落实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对佳木斯技师学院学生进行调研及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当前农业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现状,分析了农业职业院校学生到农村去就业的主要动机,并提出加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和就业观以及完善现有培养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蔬菜出口产地农户农药使用行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可用于防止农作物病虫害、消除杂草、调节植物生长的药剂,对农业生产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不合理使用农药将带来诸如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环境污染等一系列不利影响。利用蔬菜出口产地调查数据,本文对农户农药使用行为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析,发现农户在农药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包括农民的食品安全意识较为淡薄等。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不合理使用农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最后,提出了要进一步加大对农药安全、合理使用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户安全用药意识;加大指导和培训力度,规范农户农药使用行为;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农药残留监控体系以及加快农药残留国家标准制定速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村科学普及离不开农业农村题材的科普作品创作。当前农村科普作品尚存在4个方面问题:热衷单纯农技推广,疏于“四科”全面传播;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和文学艺术相分离的现象普遍存在;科普理念落后,表现手法陈旧,缺乏科普作品基本要素;多数作品内容雷同,选题水平低层次重复,同质化、低端化、教材化、丛书化严重。农村科普作品创作要突出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创新性、专业性、精准性、趣味性、可读性、通俗性、文艺性10个基本要素。可用问答法、阐述法、五步法、推理法等4种方法进行创作。以科技文化相结合、科学艺术相融合为导向,创作中要掌握好6种技巧:“3-M”是原则,故事情节不可少,幽默风趣是佐剂,数字表述有艺术,修辞手法很重要,命题写作有技巧。最后,对6个典型农村题材科普精品创作特色进行了剖析鉴赏。  相似文献   
10.
以志愿精神和科学精神为统领,通过高层与基层两类科技志愿服务队伍的建设及“两带两促”科普新模式推广,用崇德向善和雷锋精神驱动城乡科技人员和高素质农民,在不需政府投资、不占国家资源、尽其所能不计报酬情况下,无偿服务农村农民,是今后构建农村科普新格局、做好农村科普工作的有效途径。中国农学会广泛动员和吸纳涉农科教工作者及农技推广人员、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涉农企业家、退伍军人、在校大学生等加入中国农学会科技志愿服务队伍,塑造体制内与体制外相结合的多层次、多主体的社会化队伍结构,建立起了一支以社会力量为主体的多元化农村科普志愿服务队伍。截至2022年5月,已建立136支服务分队,志愿者近3000人,形成一支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用得上、留得住、常在村”的乡村本土科技志愿服务队伍,保障了科普资源常年扎根农村,形成了农村科普常态化、长效化发展机制,有效破解农村科普“最后一公里”难题,将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落到了实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