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198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综合四年的研究结果,初步認为: 1.小麦株高性状,遗传机制頗为复杂,无论控制株高的基因数目或基因作用的方式都有差異,由于所用矮源不同,F_1平均株高分别表现为偏高、超高、中值或偏矮。F_2株高分离分别表现为常态曲线、偏态曲线和多峰曲线。絕大多数组合正、负超亲同时出现。2。F_2平均株高与双亲株高平均值以及F_1株高均有显著的相关性。3.株高与百粒重、抽穗度有极显著的正相关,而与抽穗期則表现为明显的负相关。株高与穗长的相关性因亲本不同或组配方式之異而有差別。株高与每穗小穗数和不孕小穗数相关不显著4.F_2同一组合内株高近似的单株间抽穗度表现为明显分离。5.百粒重随株高降低而减小主要是由于灌浆不足所致,矮化的同时,可能也抑制了干物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