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园艺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以4个引自日本的小菘菜杂交种为试材进行小孢子培养,对影响小菘菜胚状体发生及其成苗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了大量的小孢子胚状体及再生植株85株;不同基因型间的小孢子胚诱导率差异显著;4 ℃低温预处理24 h对小孢子胚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NLN-13+0.2 mg?L-1 6-BA+0.1 mg?L-1 NAA为适宜的诱胚培养基;50 r?min-1低频振荡培养有利于提高子叶形胚发生的比例;MS+3 %蔗糖+0.75 %琼脂+0.1 g?L-1活性炭是小孢子植株继代和壮苗的适宜培养基;MS+3 %蔗糖+ 0.75 %琼脂+0.1 mg?L-1 NAA是小孢子植株适宜的生根培养基。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着,气象事业也在快速的发展着,正着手建立符合当代潮流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推动气象工作高效的进行。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黄心春结球白菜小孢子胚诱导难的问题,以引自韩国和日本的12个黄心春结球白菜杂交种为试材,对影响小孢子胚发生和发育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品种间小孢子胚发生能力有极显著差异;不同品种对培养基中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反应不同;发现了花蕾低温密封预处理具有促进小孢子成胚的作用;MS培养基中添加0.1mg.L-1的NAA具有促进小孢子植株生根的作用。在优化培养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针对黄心春结球白菜的游离小孢子高效培养体系,获得了11个黄心春结球白菜杂交种的445株小孢子植株,鉴定出362株双单倍体。  相似文献   
4.
采用雾培和液培(深液流)栽培系统,研究了不同无土栽培方式对津绿‘21-10’和迷你黄瓜‘22-405’根系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雾培和液培黄瓜根系硝态氮(NO3--N)和铵态氮(NH4+-N)含量、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NR)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谷氨酸脱氢酶(GDH)、谷草转氨酶(GOT)活性、谷丙转氨酶(GPT)活性、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总体上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特点,其中在处理的前20 d液培处理的各项指标均大于雾培,且在处理的第20天达到最大,而雾培处理的各项指标最大值是在处理的第30天,且在处理的30 d之后,雾培根系各项指标均比较高。在不同基因型品种之间,津绿‘21-10’根系各项指标变化幅度大于迷你黄瓜‘22-405’,但品种之间无显著差异。结果说明在生育前期液培黄瓜植株根系氮的吸收和代谢能力比较强,而在生长中后期雾培黄瓜根系氮的吸收和代谢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5.
冯辉  付颖  杨硕  包美丽  刘雪利 《园艺学报》2011,38(7):1299-1307
 为创制多样性的青梗菜多倍体纯系用于多倍体育种实践,以16个青梗菜杂交种为试材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了393株小孢子植株。再生植株经过形态鉴定、叶片气孔特征检测、花粉粒大小及生活力检测、花粉母细胞染色体计数,鉴定出113个自然加倍的四倍体植株,从中筛选出3个优良株系。以可育的四倍体株系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通过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出1个优势显著、综合性状优良的四倍体杂交组合‘T24 × T11’。建立了基于游离小孢子培养的青梗菜多倍体育种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6.
冷棚番茄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冷棚栽培中的7个番茄品种,为不同地区栽培提供依据。[方法]比较7个番茄品种中研100、味多美、美仑大红798、益佰芬、高糖、美慧子和瑞星的生长发育情况、生育天数及果实品质。[结果]中研100为晚熟品种,适于晚熟茬次的栽培生产利用;味多美植株叶片较少,适于土地资源匮乏、可适当密植的地区;美仑大红798和益佰芬果实硬度好,适于长期贮存和长途运输;高糖味甜,品质佳;美慧子果圆,属于粉果,适于各地区栽培;瑞星为早熟品种,与其他几个品种相比初花期早7 d左右,可作为提早上市品种的选择。[结论]供试7个番茄品种总体表现较好,适应了市场上不同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人工瘤胃法研究黄芪茎叶粉对肉牛体外瘤胃发酵参数、产气量及干物质消化率的影响,以期为黄芪茎叶粉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试验分为玉米秸秆对照组(CON组)和黄芪组(AM组)两个处理,每组3个重复,分别于发酵的不同时间点(0、1、2、3、4、5、6、7、8、10、12、14、16、20、24、28、32、36、40、44、48、56、64、72 h)记录两组的产气量,并在发酵72 h后终止发酵,测定发酵液的pH、氨态氮、挥发性脂肪酸和干物质消化率的变化。【结果】1)黄芪茎叶粉极显著降低了瘤胃发酵各时间点的产气量和理论最大产气量,但提高了发酵的产气速率(P<0.01);2)黄芪茎叶粉显著提高了瘤胃挥发性脂肪酸中乙酸的含量和乙酸/丙酸比值(P<0.01),降低了氨态氮、总挥发性脂肪酸、丙酸和丁酸含量(P<0.05);3)黄芪茎叶粉对瘤胃p H和干物质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黄芪茎叶粉降低了瘤胃总产气量,对于促进瘤胃乙酸型发酵具有一定调控作用,具有作为反刍动物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