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从海洋环境中筛选高产葡萄糖氧化酶的海洋细菌, 为生产葡萄糖氧化酶提供新的菌种资源。采集海泥、海水及珊瑚样品,采用亚甲基蓝平板显色培养的方法初步分离产酶细菌,再对分离菌株进行显色培养,挑选产酶优势菌株,用液态摇瓶发酵的方法测定优势菌株的产酶能力,然后检测温度及酸碱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并对优势菌株进行形态鉴定、生化鉴定以及16S rDNA基因序列鉴定。从海泥样品中初筛得到几株产葡萄糖氧化酶的细菌,其中菌株MS-4产酶活力最高,该菌在常规LB液体培养条件下葡萄糖氧化酶活力达到8.8 U·mL-1;所产酶最适作用温度为14 ℃,最适pH为7.0,在25 ℃以下活性稳定;经过综合鉴定MS-4是蜡状芽孢杆菌,其中生化鉴定和基因序列鉴定的结果显示,该菌与蜡状芽孢杆菌的相似度分别为98.8%和100%。实验结果说明,MS-4具有相对较高的产葡萄糖氧化酶能力,可作为低温食品保鲜用葡萄糖氧化酶的生产用菌进行开发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发酵豆乳研究发展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酵豆乳是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制成的一种发酵豆制品,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口感、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特有的益生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对发酵豆乳所应用的微生物种类、发酵形式、发酵豆乳的保健功效和发酵过程对豆乳中生物活性物质的影响等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生产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期为发酵豆乳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长江流域是南北朝时期道教发展的重要地区,但宫观造像方面却遗存难考、史料不足。从现有考古成果和文献看,目前只能收集到十三通南朝宫观碑记。这些碑记记载了宫观中的神祗与造像,同时也涉及到一些宫观造像的形制材料。这些材料反映出当时道教造像的存在形态,即:南朝时期长江流域已经出现了道教神仙的供奉仪式,但南朝宫观中普遍不设置神像。  相似文献   
4.
为挖掘可用于防治梨炭疽病的生防资源,从江苏句容梨园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株对梨炭疽菌具有较强拮抗效果的菌株CL01。基于菌落菌体形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和rpoB基因序列,该菌株被鉴定为奥托威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ottowii。CL01能够抑制梨炭疽菌菌丝的生长,受抑制的真菌菌落边缘菌丝变得稠密,分支增多,局部膨大,在PDA皿上抑菌带宽达(8.2±0.4)mm。扫描电镜观察发现,CL01发酵液能够破坏梨炭疽菌细胞壁完整性,导致菌丝皱缩、塌陷。CL01发酵液还能够抑制梨炭疽菌分生孢子的萌发和芽管的伸长,经发酵液处理后的孢子萌发率降至50%以下。用正丁醇萃取法提取的CL01发酵液粗提物对梨炭疽菌具有抑菌活性,抑菌带宽可达到(7.3±0.2) mm。CL01发酵液和发酵液正丁醇粗提物均可以有效抑制梨炭疽病斑的扩展,防治效果分别达到了62.0%和83.0%。此外,CL01还对多种植物病原菌表现出拮抗活性,具有开发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植物乳杆菌的生理功能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植物乳杆菌作为一种重要的乳酸菌,在食品、青贮饲料以及医疗保健等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主要阐述了植物乳杆菌的生理功能及应用,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为植物乳杆菌在相关领域的开发利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从梨树根际土壤分离筛选到1株生防细菌ST15,其对水稻黄单胞菌Xanthomonas oryzae具有较强拮抗活性,拮抗圈直径1.50~3.97 cm。基于菌落菌体形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该菌株被鉴定为高地芽胞杆菌Bacillus altitudinis。ST15的无菌发酵滤液对水稻黄单胞菌也具有较强拮抗活性,其拮抗活性分别是1 mg/mL噻唑锌溶液的1.54~1.64倍和10 μg/mL噻霉酮溶液的1.32~1.52倍;同时,研究发现ST15产生的次生代谢抗菌物质对高温、蛋白酶、酸碱(pH 3.0~11.0)及紫外光处理均表现较好稳定性。另外,研究发现ST15可显著促进水稻根系生长(P<0.01),对3种常用化学杀细菌剂耐受性较强。田间试验表明,每次喷施ST15生防菌剂15 L/hm2,连续施用两次,其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效为(63.51±3.28)%,与化学药剂3%噻霉酮悬浮剂的防效相近。综上,高地芽胞杆菌ST15是一株新的生防资源,在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和白叶枯病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