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水产渔业   1篇
  202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以中原油田油泥堆放场的油泥样品和沿下风向从距离油泥10、20、50、100、200、500 m地点采集的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样品中多环芳烃(PAHs)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油泥样品中PAHs主要来自于石油源,土壤样品按照PAHs来源的不同分为石油源土壤样品和混合源土壤样品.3个不同厂区油泥中PAHs的含量从高到低顺序为:采油三厂文明污泥堆放场(3W)采油三厂马寨污泥堆放场(3M)>采油四厂文二污泥堆放场(4W).萘、苊烯、苊、芴和菲是油泥中PAHs的主要污染物.土壤样品中PAHs的含量为434.5~2408.8 ng·g-1.根据3个油泥堆放场附近采集到的土壤样品中PAHs的含量可知,3个堆放场附近土壤的受污染程度顺序为:3W>3M>4W.萘、苊、芴、菲和芘是石油源土壤样品中主要污染物,萘和菲是混合源土壤样品中主要污染物.内梅罗常数分级评价结果表明油泥堆放地周围土壤受到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2.
采用室内培养实验方法,研究了DDVP对水生生物泥鳅的致毒效应。毒性实验表明,DDVP可诱发泥鳅血红细胞和卵细胞畸形,并抑制或阻止细胞的正常分裂和发育,显示较强的雌激素活性。  相似文献   
3.
盐地碱蓬是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功能的起点和核心,其原生修复在土壤改良和微生物功能恢复方面的作用仍未可知.因此,本研究开展了盐地碱蓬修复土壤的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分析,借助理化性质检测和高通量手段进行了样品实验室检测.结果发现,滨海湿地土壤均呈碱性(pH=7.92~8.45),盐度含量较高(>30.98‰)且非植被区土壤...  相似文献   
4.
作物对土壤中环境激素铅的吸收效应及污染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水稻、玉米等作物对土壤中环境激素铅的吸收效应及污染防治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当土壤中加入不同比例的铅时(0—4000mg·kg-1),基本没有观察到铅对水稻、玉米的毒害病症,铅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没有明显的宏观影响。但微区调查揭示,水稻和玉米对土壤中的铅具有强烈的吸收性,并可残留在作物的各个部位,且吸收量随土壤中铅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其中根系的吸收性最强,是秸秆、籽实的几十至几千倍,表明作物根系为秸秆、籽实对铅的吸收提供了良好的屏障。运用根系对土壤中铅的特殊吸收性,可以在铅污染的土壤区通过自然作物栽培,并将作物根系从土壤中清除的方法,来逐渐达到环境土壤修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