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4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找到适合流苏石斛原球茎增殖的培养条件,为工厂化育苗提供技术支撑,以流苏石斛种子诱导出的原球茎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基本培养基、不同碳源与活性炭对其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5种基本培养基中,以MS培养基增殖效果较佳,平均增殖系数为8.47;碳源的筛选中,使用30 g/L的葡萄糖或白糖可达到较好增殖效果,且经济实惠.在原球茎增殖的基本培养基中加入0.5 g/L活性炭有利于提高原球茎的增殖系数,同时,对原球茎的长势有促进作用.当流苏石斛原球茎的增殖培养基为MS+30 g/L的葡萄糖或白糖+0.5g/L活性炭时,有利于提高原球茎的增殖系数及长势.  相似文献   
2.
樊吉尤  韦鹏练  卓宇  符韵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9):5278-5280,5296
[目的]摸清刨花润楠的木材材性。[方法]从广西贺州市大桂山林场采集刨花润楠为试材,采用排水法测定生材体积,采用体积法及质量法测定树皮率,研究刨花润楠的生材密度、树皮率及含水率。[结果]刨花润楠的生材密度随树高增加而减小,平均值为0.789g/cm3;基本密度的径向变化随树龄增加而增大,纵向变化随树高增加,基本密度在枝下高以下缓慢减小,在枝下高以上缓慢增大,平均值为0.454 g/cm3;生材含水率,从髓心向外,北向减少,南向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并随树高增加,在枝下高以下逐渐增大,在枝下高以上变化不大,平均值为73.8%;树皮体积百分率及质量百分率均随树高增高而增加,平均值分别为12.2%和13.2%。[结论]该研究为保护、发展广西重点珍贵树种刨花润楠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充分挖掘和利用四川省丰富的野生蜡梅资源,自2008年起,从四川大巴山区收集野生蜡梅资源,并建立种质资源圃,对其进行连续3a的观察记录。结果表明:在资源圃种植栽培的756个单株中,素心品种群占多数为43%,晕心品种群占34%;中等花径品种占52%,小花径品种占39%,大花径的品种最少仅占9%;花被颜色当中以蜡黄和黄色占主导,分别占总数的34%和47%;早花种和中花种比例最高,分别为35%和52%。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百度试验法研究了柳杉的木材干燥特性,结果表明:柳杉属易干木材,干燥速度2级,较快;初期开裂、截面变形、扭曲变形等缺陷均较轻,均为2级;无内裂,体积干缩系数中。参照百度试验缺陷等级以及干燥缺陷对应的干燥条件制定了25~30mm厚柳杉木材干燥基准。  相似文献   
5.
蒋林  林宁  莫德祥  卓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728-9730,9861
[目的]对南亚热带低山区柳杉人工林碳汇进行研究。[方法]研究广西国营六万林场低山区的31年生柳杉人工林生态系统碳素含量、碳储量及其空间分配特征。[结果](1)柳杉人工林不同器官平均碳素含量变化在498.5~530.3 g/kg,其含量排列为:叶子枯枝树干根蔸枝条细根干皮中根粗根;碳素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2)低山区柳杉人工林的生态系统碳储量为393.651 t/hm2,其中植被层碳储量占生态系统碳储量的29.22%,而0~100 cm土壤层占70.78%。31年生柳杉人工林年净固碳量估算为3.709 t/(hm2.a),其中乔木层的年净固碳量为3.537 t/(hm2.a)。(3)0~20 cm土壤表层碳储量为132.418 t/hm2,比植被层的碳储量还高。[结论]加强低山区的植被保护,减少表层土壤的水土流失,可有效保持南亚热带低山区土壤对碳的长期吸存和维持。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位于广西南宁市北郊的尾巨桉人工林进行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尾巨桉人工林林分胸径、树高和蓄积量均随着林龄的增长而明显增加,其中0.5、1.5、2.5、3.5和4.5年生尾巨桉人工林林分蓄积量分别达到2.02、45.59、98.87、134.58和152.57 m3/hm2,表现出早期快速生长的特性。随着林龄的增加,尾巨桉人工林树高、胸径、蓄积的总生长量并没有出现下降的趋势,但其连年生长量已开始出现较明显的下降现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