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甘薯脱毒苗病毒嫁接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脱毒茎尖苗嫁接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以巴西牵牛作为砧木指示植物 ,其播种嫁接时间可在春秋两季进行 ,在砧木的 1~ 6片真叶期均可采用插接法和靠接法进行嫁接检测。  相似文献   
2.
南阳市甘薯病毒病调查与病原血清学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查了南阳市 13县 (市、区 )甘薯病毒病的发生情况 ,以甘薯叶片作样本 ,采用NCM -ELISA方法检测病害样品 2 2 14个。结果表明 ,甘薯病毒病病田率达 10 0 % ,品种发病率 10 0 % ,未脱毒甘薯田病株率平均为 75 .9% ,脱毒甘薯田平均病株率 12 .1% ;初步认定南阳市甘薯病毒病病原至少有 6种 ,即SPFMV、SPLV、SPCFV、SPMMV、C - 6、C - 8。以SPFMV和SPLV为主。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具有较好溶解栅藻功能的高效光合细菌菌株,对分离出的4株光合细菌通过溶藻试验,获得1株溶藻效果较好的光合细菌(PSB-01);经对该菌株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的研究,初步鉴定其为红假单胞菌属的沼泽红假单胞菌;该菌株对水华藻中的栅藻有明显的溶藻效果,48 h除藻率达到74.54%。为利用微生物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北汝河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水质生物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北汝河水系16个采样点进行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调查和水质生物监测,结果表明,北汝河水系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由8纲、19目、93科组成。运用2种生物学指数进行水质的评价,结果表明,北汝河水系已受到了轻度的污染,个别河段已达重污染。  相似文献   
5.
首次记述了中国毛翅目特有种莫氏斑胸鳞石蛾(Paraphlegopteryx morsel Yang&Weaver)和长叉瘤石蛾(Goera ramose Yang&Armitage)幼虫的形态特征和筑巢、化蛹等生物学特性。莫氏斑胸鳞石蛾幼虫主要鉴别特征为头黄褐色,刚毛3特别细长,前胸背板前半部为黑褐色,后半部黄白色,老熟幼虫巢长16.0mm,宽约7.0mm。长叉瘤石蛾幼虫的主要鉴别特征为中胸背板两侧骨片各分为主骨片和侧骨片。主骨片sal刚毛1根,后缘区sa2刚毛3根,sa3位于侧骨片,具刚毛2根;腹节Ⅰ有1背突;老熟幼虫巢长9.3~12.5mm。  相似文献   
6.
首次记述了中国毛翅目特有种傅氏鳞石蛾(Lepidostoma fui (Huang))和弓突鳞石蛾(L.arcuatum (Huang))幼虫的形态特征。傅氏鳞石蛾幼虫与黄褐鳞石蛾(L.flavum Ulmer)极为相似,但前体稍大,头壳色浅,前胸背板4根外侧刚毛的第2与第3根的间距等于或大于第2与第1根间距的2倍(后第2与第3根的间距小于第2与第1根间距的2倍)。弓突鳞石蛾的主要鉴别特征为头壳黑褐色,沿头顶经颅侧区至上颚基部具白色宽环带。对两种幼虫的筑巢、化蛹等生物学特性作了初步探讨,发现两种幼虫均利用枯叶筑四方形管状巢,老熟幼虫巢的四面均由5小片叶组成,傅氏鳞石蛾巢长9.6~10.1mm,巢最宽处2.0~2.2mm;弓突鳞石蛾巢长13.0~14.4mm,巢最宽处2.7mm。  相似文献   
7.
首次记述了中国毛翅目特有种傅氏鳞石蛾(Lepidostoma fui(Huang))和弓突鳞石蛾(L.arcuatum(Huang))幼虫的形态特征.傅氏鳞石蛾幼虫与黄褐鳞石蛾(L.flavum Ulmer)极为相似,但前者体稍大,头壳色浅,前胸背板4根外侧刚毛的第2与第3根的间距等于或大于第2与第1根间距的2倍(后者第2与第3根的间距小于第2与第1根间距的2倍).弓突鳞石蛾的主要鉴别特征为头壳黑褐色,沿头顶经颅侧区至上颚基部具白色宽环带.对两种幼虫的筑巢、化蛹等生物学特性作了初步探讨,发现两种幼虫均利用枯叶筑四方形管状巢,老熟幼虫巢的四面均由5小片叶组成,傅氏鳞石蛾巢长9.6~10.1 mm,巢最宽处2.0~2.2 mm;弓突鳞石蛾巢长13.0~14.4 mm,巢最宽处2.7 mm.  相似文献   
8.
用索伯网(Surber)定量采样法,在河南省沙河上游水系1、2、3和4级支流的18个样点采集108个样方,总面积27m^2,共获水生昆虫9目78科95属种4842只,并分别利用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和科级水平生物指数法对沙河上游水质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为寻求可再生、环境友好且经济可行的化石能源替代燃料,采用苏丹黑B和尼罗红染色法及甲醇-氯仿提取法对平顶山各地不同生境富含油脂土壤中的高产油脂微生物进行分离筛选。结果表明:试验分离到2株产油菌株PDS1和PDS2。其中,产油细菌PDS1为革兰氏阴性菌,产油率为29.47%;产油细菌PDS2为革兰氏阳性菌,产油率为23.57%。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揭示土壤-植物体系中重金属的关系,探明植物根、茎、叶对一些重金属的富集迁移能力。[方法]以平顶山一矿煤矸石山和白龟山水库附近的土壤和多年生野艾蒿为试材,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了平顶山矿区与非矿区土壤中Cu、Zn、Mn、Pb和Cr的含量以及这些金属在植物艾蒿根、茎、叶中的含量。[结果]除Cu、Cr外,矿区土壤和非矿区土壤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艾蒿根、茎、叶对这几种金属的富集能力和转运能力的分析表明,它们在该植物体的富集系数为:Cr〉Cu〉Pb〉Zn〉Mn,在根、茎、叶富集情况为:茎〉叶〉根。对重金属转运能力为茎大于叶,其中对Mn的转运能力最强。[结论]艾蒿可用于对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