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园艺   3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如何使一定的水、土资源发挥最大的农特业生产潜力,是县级农业区划的重要内容,也是研究一个区域农业发展最基本的适宜土地规模问题,农业、种植业结构的制定涉及范围广、影响面宽,采用常规办法往往顾此失彼,难以综合全面地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因此,不仅使水、土资源造成浪费,而且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益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二)茯苓子实体和孢子形成的条件:从偶然发现子实体的产生后,我们随之做了许多对比试验,发现它们形成的条件和光照度、温度、水份、氧气以及其营养物质的关系。现分述如下: (1)和光照度的关系。首先我们发现一定程度的光照是形成子实体的重要条件,在照度为200Lux的朝北有玻璃窗的半地下室内,无穿堂风,昼明夜暗,发育良好的菌丝体七天左右就能长出子实体,十天左右就能向外喷射大量孢子。  相似文献   
3.
正建设"全能型"供电所,推行低压营配融合的台区经理制、营业厅综合柜员制,推动台区经理移动业务终端应用,重点在于培养一支"全科医生"式的复合型员工队伍。打造"全能型"供电所复合型员工,出发点和着力点必须放在强化员工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上。要尽快补齐供电所员工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的短板,培训内容宜少而精,应强调计划性、针对性和专业性,突出进行岗位必备技能培训和新知识新业务培训。培训方式主要有集中培训与岗位轮训、实际操作训练、新知  相似文献   
4.
二、茯苓菌的培养和生长 1961年茯苓菌种分纯后,我们培养出子实体、孢子和菌核,送到科学院微生物所请邓叔群先生鉴定,他认定系茯苓菌无误。接着我们对茯苓菌的培养和生长作了进一步的观察和试验,了解到茯苓菌对温度、pH、气体交换、水、光照等项的需要情况。 (一)温度和生长:把分纯的茯苓菌种,接种在一号培养基上,用培养箱及红外线作加温来源,采用菌落在琼脂培养基上的直线延长作比较,时间在62年初春,试验结果测得茯苓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1°-240℃,5℃以下茯苓菌落12天不见有生长延长,在  相似文献   
5.
基于农产品营销角度的农超对接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农业正向企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方向快速迈进.然而我国农产品营销体系并不完善,农产品营销渠道存在问题,如何解决农户小生产和消费大市场的矛盾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农超对接”作为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优化管理的产物,稳定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减少了农产品的流通环节,保证了农产品的新鲜度和安全性,有效保证了农民、超市和消费者三方利益,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7.
中药茯苓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茯苓菌常生长在松属(Pinus)上,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它的功效是:强心、利水和安神。其药用部分是茵核。菌核一年生,近圆形或近肾形,每个菌核约重0.5—3公斤。我们研究了茯苓菌的分离方法,并寻找出它的纯培养条件和生活特性。发现它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1—24℃,适宜生长的pH为6.5。还进行了获苓菌生活周期的研究,它的子实体无柄,一年生,木栓质——木质,覆瓦状,担孢子卵圆形,7—8微米,淡黄色,担子上生长4个孢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