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4篇
基础科学   10篇
  9篇
综合类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研究沼液施用对胡柚林地土壤肥力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探寻适宜的沼液施用条件,采取大田施肥试验,对梯度化沼液施用条件下的胡柚林地土壤酶活性、土壤肥力、土壤重金属含量,及胡柚果实品质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沼液施用可提高胡柚林地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和有机质含量,提升土壤蔗糖酶活性和土壤pH值。各梯度下的沼液施加未导致林地土壤中镉、铜、锌、砷的积累,胡柚果实中上述重金属的相应含量亦远低于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安全要求的规定。沼液施加有利于提升胡柚品质,果实中的总糖、VCβ-类胡萝卜素等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综合分析,在试验条件下,沼液施用100%替代化肥是较为适宜的施用量,可为沼液在胡柚种植上的科学合理施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用紫外光对假单胞菌株进行诱变,以竹炭为载体,将紫外诱变假单胞菌固定在竹炭上,用竹炭固定化紫外诱变假单胞菌处理间甲酚水样。考察竹炭固定化紫外诱变假单胞菌投加量和水样pH值对间甲酚去除的影响以及进水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研究竹炭固定化紫外诱变假单胞菌去除间甲酚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相对于原菌株,菌株经紫外诱变后,生长周期缩短了6h。经紫外照射120s的假单胞菌可以在竹炭表面及内部孔隙形成明显菌胶团,诱变菌在竹炭上所成的生物量明显较未经诱变菌增加。竹炭固定化紫外诱变假单胞菌能有效地去除水样中间甲酚。竹炭固定化紫外诱变假单胞菌投加量和水样pH值影响到间甲酚的去除效果,pH值在4~6时,间甲酚的去除效果较好。20g竹炭固定化紫外诱变假单胞菌处理100mL初始浓度50,100,120,150,180mg·L-1间甲酚模拟水样42h,去除率依次为90.9%,76.4%,72.9%,64.6%和49.7%。竹炭固定化紫外诱变假单胞菌对间甲酚的去除能较好地符合零级反应方程。  相似文献   
3.
试验将沼液分别与不同浓度的翠喜、易保和多菌灵进行复配,并采用滤纸片法和孢子萌发法研究了3种复配农药对青霉、甜瓜蔓枯病病原菌和番茄早疫病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孢子萌发法中各农药的抑制现象比滤纸片法要显著,并且供试农药中翠喜对这3种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比另外两种农药都要强,尤其是对青霉菌的抑制作用,其在孢子萌发法和滤纸片法中的EC50分别为272.1 mg·L-1和677.7 mg·L-1。试验的研究可为新型农药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潮土养猪沼液施加试验,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于2010年7月(夏季)、2011年3月(冬末春初)观测了不施沼液、正常施沼液及大量施沼液等3种处理的土壤氧化亚氮(N20)排放通量,研究其排放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沼液施用显著提高了氧化亚氮平均排放通量(P〈0.001),不同沼液处理(不施沼液、正常施沼液、大量施沼液)排放通量范围分别为11-25~68147μg·m-2·h-1,20.13~244.35μg·m-2·h-1,40.09~618.43μg·m-2·h-1;②土壤氧化亚氮排放通量除受沼液施加水平影响外,还随着土壤温度的提高而增加:③土壤氧化亚氮排放通量与土壤水分呈极显著相关(P〈0.001).与土壤硝态氮质量分数显著相关(P〈0.05);④以相同施氮量计,沼液施加引起的氧化亚氮排放速率远高于尿素或者硫胺等氮肥。图3表1参2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沼液复配药剂对番茄早疫病病原菌(Alternaria solani Sorauer)的抑制效果。[方法]将沼液与不同浓度的三唑酮、禾康、易保、霜霉威和井冈霉素进行复配,并分别采用菌丝抑制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其对番茄早疫病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菌丝抑制法研究显示,霜霉威复配农药抑制效果最为显著,其EC50为3 mg/L。孢子萌发法测定过程中由EC50和EC90可知,5种农药对病原菌孢子萌发抑制效果均不显著,其中禾康和井冈霉素复配沼液的抑制效果相对较好。沼液复配农药较以水为溶剂配制农药的抑制效果显著。5类沼液复配农药对番茄早疫病病原菌菌丝的抑制效果较其对孢子的抑制效果更为显著。[结论]为新型农药的研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施加生物质炭对滨海盐碱土壤水力学特性的影响机制。【方法】通过室内模拟入渗实验,研究不同生物质炭施加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0.3%、0.5%、0.8%、1.0%、3.0%、5.0%、8.0%)对典型滨海盐碱土壤水分导水入渗及持水性能的影响。【结果】供试土壤水分入渗速率和饱和导水率随生物质炭施加量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生物质炭施加量<1.0%有助于供试土壤水分入渗,生物质炭施加量>1.0%则制约供试土壤导水性。1.0%生物质炭施加量是影响土壤水分入渗和土壤导水性的重要转折点。施加生物质炭能够显著提升滨海盐碱土壤的持水能力,且随着生物质炭施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过量施加生物质炭降低了土壤渗透性,不利于提高滨海土壤的导水性。【结论】0.8%~1.0%的生物质炭施加量对滨海盐碱地改良成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竹炭固定化微生物去除水样中氨氮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竹炭为载体,将硝化菌、反硝化菌等微生物固定在竹炭(比表面积365m2·g-1,孔比容积0.34 mL·g-1)上,研究竹炭固定化微生物对氨氮的去除及影响因素.考察初始氨氮质量浓度、固定化微生物投加量、溶解氧、pH等因素对氨氮去除的影响,研究竹炭固定化微生物去除氨氮的反应动力学,进行竹炭吸附法和竹炭固定化微生物处理氨氮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初始氨氮质景浓度、竹炭固定化微生物投加量、溶解氧、pH等因素均影响氨氮的去除效果.随竹炭固定化微生物投加量增加,氨氮去除率和去除量均趋于增大,但投加量增加到一定量时,氨氮去除率和去除量增幅均趋缓.pH为8的偏碱性环境利于竹炭固定化微生物对氨氮的去除.竹炭固定化微生物处理氨氮水样存在竹炭吸附和微生物脱氮2种作用.对于初始氨氮质量浓度≤200 mg·L-1的水样,调节水样pH为8,控制水样溶解氧质量浓度为1 mg·L-1左右,竹炭固定化微生物系统中可发生同时硝化-反硝化作用,氨氮去除率可达70%以上.竹炭同定化微生物去除氮氮的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8.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竹炭对红壤肥力和青菜Brassica chinensis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处理:处理1为对照(不施肥);处理2为常规化肥,用量为复合肥(N∶P2O5∶K2O=15∶15∶15)2 000 kghm-2;处理3为竹炭,用量为2 250 kghm-2;处理4为竹炭和化肥配施,竹炭2 250 kghm-2,复合肥2 000 kghm-2结果表明:添加竹炭可以提高土壤酸碱度(pH值),提升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P<0.05),但对土壤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无显著影响。同时,竹炭能提高青菜产量,与化肥配施效果更好。竹炭单施降低了青菜含氮量(P<0.05),与化肥配施降低了磷钾利用率(P<0.05)。竹炭处理的植株维生素C质量分数得到显著提高,但还原糖质量分数有所降低。图1表4参20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溶解氧(DO)浓度和p H对沼液废水短程硝化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制的SBR反应器,针对DO浓度和p H 2个影响因子进行单因素试验,考察其对亚硝酸盐积累的影响。[结果]在温度(25±2)℃,进水氨氮(NH_4~+-N)浓度550~600 mg/L、化学需氧量(COD)1 600~1 700 mg/L、p H 7.5,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 d的条件下,DO浓度在1.1~1.5 mg/L时,出水亚硝氮(NO_2~--N)/总硝氮(NO_x~--N)可达到0.85,NO_2~--N/NH_4~+-N接近于1。在温度为(25±2)℃、DO为1.3 mg/L和进水NH_4~+-N浓度为600 mg/L时,将p H控制在7.3~7.8,亚硝酸菌整体活性最高。[结论]DO浓度会显著影响亚硝酸盐的积累和转化,p H直接影响亚硝酸菌的生长,过高的p H会导致高NH_4~+-N沼液废水中游离氨的浓度升高,从而抑制亚硝酸菌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估烟秆炭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上种植烟草Nicotiana tabacum的可行性,以烟秆炭作为土壤修复剂,以重金属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盆栽实验研究了不同烟秆炭施加量(0,20,40,80 g·kg-1)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肥力、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土壤酶活性指数及烟草产量、烟叶重金属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烟秆炭可以显著提高重金属污染土壤pH值、土壤肥力和土壤酶综合活性指数,显著降低污染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与对照相比,添加80 g·kg-1的烟秆炭对土壤肥力的改善、酶活性指数的提升和对土壤中镉的钝化效果最好,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质量分数分别显著(P < 0.05)提高了2.0倍和3.4倍,土壤酶指数显著提升了24.8%;但施用施加40 g·kg-1的烟秆炭已能使铜、铅的钝化效果达到最佳,与对照相比分别显著(P < 0.05)下降了33.7%和29.5%。另一方面,施用烟秆炭能显著(P < 0.05)增加烟草有效叶数和叶片的宽度,烟叶鲜质量在炭施加量为40 g·kg-1时达到最高,比对照显著(P < 0.05)提高了近50.0%,同时烟叶中铜、镉质量分数降至最低。综合分析当烟秆炭施加量为土壤总质量的4%时,其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最好。因此,利用烟秆制成的生物质炭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种植烟草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