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延薯8号’新品种是2002年以‘延薯4号’作母本、‘早大白’作父本,有性杂交获得实生籽,经过各世代鉴定筛选而育成。该品种2009~2010年在吉林省两年区域试验中667 m2平均产量2 356 kg,比对照‘东农303’增产24.80%;鲜薯维生素C含量40.50 mg/100g,淀粉含量13.31%,干物质含量20.72%,还原糖含量0.14%,粗蛋白含量2.65%;抗马铃薯晚疫病。2011年2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延边地区早熟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两年试验,采用分期收获法调查了试验品种的薯块性状、单株结薯数、单株块重、商品率。结果表明:早-50的熟期最早,商品率高,单株结薯数少,产量低;东农303的熟期次之,单株结薯数多,商品率稍低,单株块重和单株商品重均最高;中薯5号、早大白、费乌瑞它熟期相近,都比早-50和东农303晚,单株结薯数适中,商品率高,单株块重和单株商品重高;中薯3号和本053熟期较中薯5号、早大白、费乌瑞它稍晚,中薯3号单株结薯数少,本053单株块重较低;双丰-5号在参试品种中熟期最晚,生育前期单株块重和商品率低,生育后期单株块重和商品率较高。早期商品率高,说明块茎形成早。产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构成产量的因素不同,如块茎膨大速度(或单薯增长率),单株结薯数,以及单株块重等。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马铃薯第一大生产国,到2007年马铃薯种植面积达533万hm^2。目前,马铃薯已成为我国仅次于水稻、玉米、小麦、大豆之后的第五大粮食作物。我国马铃薯面积和产量分别占世界面积和产量的近1/4,在粮食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发展马铃薯产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延薯6号新品种是2002年以延薯4号作母本、早大白作父本,有性杂交获得实生籽,经过各世代鉴定筛选而育成。该品种2007~2008年在吉林省两年区域试验中667 m2平均产量2 059 kg,比对照克新2号增产37.8%;鲜薯维生素C含量21.4 mg/100 g,淀粉含量12.4%,干物质含量20.6%,还原糖含量0.55%,粗蛋白含量2.38%;轻感马铃薯晚疫病。2010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品种延薯7号是2002年以延薯4号作母本、以早大白作父本,有性杂交获得实生籽,经过各世代鉴定筛选而育成。该品种2008~2009年在吉林省两年区域试验中667 m2平均产量1 904 kg,比对照东农303增产9.8%;鲜薯维生素C含量18.0 mg/100 g,淀粉含量11.0%,干物质含量19.0%,还原糖含量0.40%,粗蛋白含量1.93%,中感马铃薯晚疫病。2010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为使马铃薯试管薯工厂化生产,对试管薯生产参试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2MS培养基中壮苗,是获得试管薯高产的必要前提。在诱导培养基MS+6BA0.5 mg/L+8%白糖液体培养基上黑暗处理2周后放入自然光下培养可提高试管薯的产量。当容器使用220 mL培养瓶时,诱导培养液量为50 mL为宜,并且每瓶放入20个茎段效果最好。试管苗去掉顶部后进行试管薯生产可提高成苗率和试管薯产量。  相似文献   
8.
<正>马铃薯在吉林省是继玉米、水稻、大豆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近年来,吉林省马铃薯生产呈现出良好的势头,种植面积稳步增加,单产逐步提高。发展马铃薯产业的潜力很大。因此探讨吉林省马铃薯产业的现状、优势、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可为促进吉林省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目前为止我单位引进的132份国外马铃薯品种资源熟期、淀粉含量和晚疫病抗件的鉴定,筛选出高淀粉、抗晚疫病品种10个,其中早熟(生育期70灭以内)品种2个,中晚熟(生育期〉70天)品种8个。  相似文献   
10.
为了建立马铃薯高效、稳定离体再生体系,以延薯4号无菌试管苗茎段为材料,通过对茎段再生体系的筛选,优化了培养基内最佳激素配比浓度。结果表明:马铃薯延薯4号无菌试管苗茎段诱导愈伤组织最适培养基为:MS+6-BA3.0 mg·L~(-1)+NAA1.0 mg·L~(-1)。茎段丛生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2.0mg·L~(-1)+NAA0.20mg·L~(-1)+G A_31.0mg·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