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发酵床养鸡菌渣垫料和棉籽壳为试材,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研究发酵床养鸡菌渣垫料对平菇栽培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床养鸡菌渣垫料含有一定的有益物质,经适当处理可以作为原料用于平菇栽培;在棉籽壳中加入适量菌渣垫料作为基质,可以促进平菇菌丝发育,使菌丝粗壮浓密,产量和品质显著提高;以棉籽壳和菌渣垫料为主料栽培平菇时,菌渣垫料与棉籽壳之比以1∶10为最佳。  相似文献   
2.
经过实验对盘多毛孢菌(Pestalotiasp.)与黑木耳(Auriculariaauricula)生态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盘多毛孢菌是黑木耳在针叶树基质上生长发育的伴生菌。  相似文献   
3.
通过野外调查、菌种分离及室内试验观察,对亚树花生态特性、形态、显微结构及培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豫南,亚灰树花多发生于夏季阔叶树林内,其子实体大型,由菌盖、菌柄组成,单系菌丝。菌管较短,子实层由担子及担孢子组成,无囊状体。在PSA培养基上,菌落白色,绒状,具菌丝束及放射状纹,营养菌丝无色透明,有分枝,具横隔,无锁状联合。基内菌丝无色透明,多分枝,无锁状联合,可产生厚壁孢子。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要把土壤重金属检测、水质监测、大气监测作为基地规划设计的一项必备前置条件,从源头上切断"重金属"和水、空气污染区,避免对食品的污染。提出了科学选择使用肥料、农药、除草剂,从源头上减少污染,保障香榧的质量安全;同时要科学种植,10年后适时结实,加强香榧质量安全宣传推广,建立生产记录档案,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等产品认证。  相似文献   
5.
信阳裸子植物枝栖真菌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东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705-13706
[目的]了解信阳地区裸子植物枝栖真菌的生态分布特征。[方法]通过采样、分离培养与鉴定,对信阳地区裸子植物枝栖真菌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结果]信阳裸子植物枝栖真菌分属5科9属20种,以半知菌种类最多,其次为接合菌,未发现担子菌和子囊菌。在裸子植物枝上,木霉属真菌分布普遍,种类丰富。Rhizopus nigricans、R.oryzae、Trichoderma harzianum、T.aureoviride、Trichoderma sp.1、Trichoderma sp.2、Alternaria tenuis、Pestalotiopsis sinensis、Pestalotiopsis sp.和Fusarium oxysporum的分离率均高于10%。[结论]信阳裸子植物枝栖真菌由半知茵与接合菌构成,其中半知菌占多数。木霉为裸子植物常见的枝栖真菌,其种类多,分布广。信阳地区水杉枝栖真菌的种类最丰富,龙柏枝栖真菌的种类较少。  相似文献   
6.
对信阳市11种园林植物的真菌性病害进行了病害调查及病原鉴定,对病害病状及病原菌的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发现病害12种。其中,杜英叶斑病、龙爪槐炭疽病及海桐叶斑病为河南省3种新记录病害。分布较广、为害较严重的病害有紫荆角斑病、樱花褐斑病、枇杷叶斑病、龙爪槐炭疽病、鸢尾褐斑病、鸡冠花叶斑病6种病害。  相似文献   
7.
野菊内生真菌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样、分离、培养与鉴定,对信阳地区野菊[Dendranthema indicum (L.) Des Moul.]内生真菌的群落结构及生态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野菊内生真菌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分离得到真菌21种,它们多数为半知菌,少数为子囊菌.其中,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spp.)、拟茎点霉(...  相似文献   
8.
通过野外调查及室内病原分离、检测与鉴定对信阳市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病害发生及病原种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信阳油茶病害发生普遍,为害严重。主要病害为炭疽病、灰斑病、褐斑病、枝枯病、枯稍病,病原菌分别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茶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theae)、壳囊孢菌(Cyto-spora sp.)、壳色单隔孢菌(Diplodia sp.)、小孢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其中,壳囊孢菌为油茶病害病原新记录。  相似文献   
9.
豫南茶园树栖真菌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卢东升  吴小芹 《茶叶科学》2004,24(4):243-248
通过对13块茶园的野外调查,共采茶树枝叶标本234份,经室内分离鉴定,对豫南茶园树栖真菌种类进行了初步研究。按照G.C.Ainsworth的系统记述了茶园树栖真菌13科27属46种。其中,栖居于茶树上的中国新记录真菌有17 种,河南省新记录真菌有19种。对每种真菌的生境及其在各样地的分布状况进行了记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生物测定方法在茶树轮斑病病原菌毒素生物检测上的敏感性,筛选其中较好的方法。[方法]用叶片浸渍法、针刺法、涂抹法、根伸长测定法、根冠细胞分析法等生物测定方法测试10种非寄主植物叶片和6种非寄主植物根对茶树轮斑病病原菌毒素的敏感性。[结果]茶树轮斑病病原菌毒素原液对非寄主植物的离体叶片都有致病作用,不同植物反应不同;6种生物测定方法中根冠细胞分析法效果较好。[结论]试验表明根冠细胞分析法快速、简便、精确,是一种能较好地检测茶树轮斑病病原菌毒素毒性的生物测定方法。朱涛(1976一),女,河南平顶山人,在读硕士,讲师,从事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