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综合类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SMAD2在Activin A促进人胚胎干细胞向限定性内胚层诱导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在人胚胎干细胞中转染SMAD2基因siRNA或者过表达质粒后,收集经Activin A分别诱导0,6,12,24,48,72,96和120 h的细胞各100 ng/mL,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SMAD2 与内中胚层共同前体标记Brachyury和内胚层标记Sox17的表达,进一步通过Western-blot分析Activin A诱导中SMAD2和磷酸化SMAD2(p-SMAD2)表达的变化。【结果】在Activin A诱导人胚胎干细胞向限定性内胚层细胞分化的过程中,干扰SMAD2 后48 h时才检测到Brachyury强表达,而单纯Activin A处理组24 h就检测到强表达;Sox17的表达始终较单纯Activin A处理组明显降低,因此,干扰SMAD2直接抑制了Activin A的诱导作用。而过表达SMAD2,Brachyury和Sox17的表达水平较单纯Activin A处理组明显增加,促进了限定性内胚层的发生;并且在Activin A诱导过程中,p-SMAD2的表达水平明显提高,而SMAD2的表达没有明显改变。【结论】SMAD2作为关键因子,介导了Activin A诱导人胚胎干细胞向限定性内胚层的分化,并转录调控BrachyurySox17的表达;SMAD2的磷酸化,激活并介导了Activin A诱导的信号转导通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Borealin在小鼠早期胚胎及睾丸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Borealin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体外合成RNA探针,采用全胚胎原位杂交检测Borealin基因在9.5~10.5日龄小鼠胚胎中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Borealin基因在成年小鼠睾丸中的表达,RT-PCR等方法检测Borealin基因在成年小鼠多组织中的表达。【结果】Borealin在小鼠9.5~10.5日龄胚胎的头部和成年小鼠生精小管基底部细胞的部位有较强的表达,在睾丸、卵巢、肠以及眼睛组织中的表达量较其他组织高。【结论】Borealin在小鼠9.5~10.5 日龄胚胎头部及成年小鼠睾丸中均有特异性表达,可能参与了成体干细胞功能的维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一种培养脐血高增殖潜能内皮祖细胞(High proliferative potential-endothelial progenitorcells,HPP-EPCs)的稳定经济的新方法,并将由HPP-EPCs增殖而来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与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进行体外比较。【方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接种到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预处理的器皿中,用含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细胞生长添加物(ECGS)等的MCDB131培养基培养,4d后去除未贴壁细胞,继续培养10~21d后,可以得到HPP-EPCs来源的EPC克隆;从人脐带中分离HUVECs,用含有EGF的MCDB131培养基扩增培养;同时分离培养人成纤维细胞(Humanembryonic fibroblast cells,hEFs)。通过免疫表型、UEA1结合试验、Matrigel试验、DiI-Ac-LDL吞噬试验等对分离的脐血EPCs进行鉴定,以HUVECs为阳性对照,hEFs为阴性对照。【结果】1个HPP-EPC可在2个月中扩增出108~1010个EPCs细胞,在长期体外培养中可以保持正常核型。脐血EPCs和HUVECs均可表达CD31、CD144、vWF,结合UEA1,并能在Matrigel上形成毛细血管样结构,也能吞噬DiI-Ac-LDL。【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新方法能从脐血中高效经济地获得较原始的EPCs,并能在体外长期扩增培养,有望成为缺血性疾病细胞替代治疗有效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s)转染条件进行优化。【方法】分别将0.5×105,1×105,2×105,4×105个细胞接种24孔板(各细胞量均接种2孔),培养48h在其细胞融合度分别为30%,50%,70%,90%左右时,分别设置相同的(0.8μgDNA/2μL脂质体)和不同的DNA/脂质体用量(DNA量(μg)/Lipo量(μL)分别为0.4/1,0.8/2,1.6/4,3.2/8),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法,将pEGFP-N1报告基因载体转染到mESCs中,48h后通过荧光观察和流式分析检测各组EGFP荧光强度,比较转染效率。【结果】在质粒及脂质体用量相同(0.8μgDNA/2.0μL脂质体)的条件下,随着细胞融合度的增加,EGFP荧光强度逐渐减弱,在细胞融合度为30%,50%,70%,90%左右时转染,各组EGFP阳性细胞率分别为56.4%,51.8%,40.8%和23.3%。提高转染质粒及脂质体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转染效率,但脂质体的细胞毒性也随之增加,不利于细胞生长。【结论】低融合度(30%~50%)条件下,使用0.8μgDNA/2.0μL脂质体对mESCs进行转染,可获得较高的转染效率(50%),同时可维持良好的细胞状态。  相似文献   
5.
人胚胎干细胞不同冷冻保存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人胚胎干细胞不同冷冻保存方法的复苏率,建立高效的冷冻保存方法。【方法】利用慢速冷冻、开放式和密闭式玻璃化冷冻3种方法保存人胚胎干细胞克隆,比较这3种方法的复苏效率,并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复苏后细胞的OCT-4表达。【结果】开放式快速冷冻方法的克隆复苏率为(97.5±5.0)%,密闭式快速冷冻方法的克隆复苏率为(96.7±5.8)%,均极显著高于慢速冻存方法(25.7±4.1)%。解冻后的胚胎干细胞克隆仍然保持胚胎干细胞的特性。【结论】开放式和密闭式玻璃化冻存方法能够高效保存人胚胎干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人胚胎干细胞在人胚胎成纤维细胞、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和无饲养层3个诱导体系下形成神经上皮祖细胞的能力。【方法】将人胚胎干细胞在人、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或无饲养层体系中诱导10 d后,检测其胚胎干细胞和神经上皮祖细胞相关基因(Oct4、Nestin、Pax6、Sox1、Sox2、Sox3、β-actin)的表达,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神经上皮祖细胞抗原标记Pax6、Musashi、Nestin和胚胎干细胞抗原标记SSEA4的表达。【结果】3种诱导体系下均有神经上皮祖细胞形成,均表达神经上皮祖细胞抗原标记Pax6、Musashi、Nestin及Pax6、Nes-tin、Sox家族基因。无饲养层体系诱导后的细胞,Oct4基因的表达高于有饲养层体系;其SSEA4染色阳性细胞比例为(26.3±3.5)%,高于有饲养层体系;其Pax6和Musashi染色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81.0±3.0)%,(79.0±4.4)%,均低于有饲养层细胞体系。【结论】人胚胎干细胞在有饲养层和无饲养层体系中均可诱导分化形成神经上皮祖细胞,但无饲养层体系的效率相对较低,且有未分化胚胎干细胞残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