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一直是儿科肾脏病医师关注的重点。频复发及激素依赖的肾病综合征与激素抵抗的肾病综合征在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上类似,但各种药物的效果不一,强的松仍是肾病综合征治疗的基础药物,环磷酰胺、环孢素A、霉酚酸酯、他克莫司、利妥昔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均有一定作用,在药物的选择上要根据患儿的病情、经济条件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2.
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常见的慢性肾小球疾病,至少20%表现为频复发、激素依赖及耐药。尽管使用各种免疫抑制剂可以使部分病例缓解,但仍有无效者,利妥昔是一种CD20单克隆抗体,近年用于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可使其缓解期延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与肝素联合治疗小儿激素耐药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激素耐药性肾病综合征随机分为2组,A组25例,采用环磷酰胺冲击(8~12mg/(kg.d),连续2日, 2次为1疗程,然后间隔2周重复1疗程,共6疗程)与肝素静脉滴注(每次1mg/kg,连续15~30d)联合治疗;B组20例,采用环磷酰胺口服法(2~3mg/(kg.d),晨服,12wk).2组强的松用法相同.结果:A组显效19例,有效3例,无效3例;B组显效6例,有效6例,无效8例,2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平均随访13.2±2.5个月,19例显效中4例复发,复发率为21.1%;B组平均随访14.5±4.2个月,6例显效中3例复发,复发率占50%.环磷酰胺累计剂量:A组120mg/kg,B组250mg/kg.结论:环磷酰胺冲击与肝素联合治疗小儿激素耐药性肾病综合征优于单纯口服环磷酰胺,副作用少,累积剂量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与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PNS患儿极期及恢复期血、尿中IL-18水平,并分析与24h尿蛋白定量之间的关系.结果PNS患儿治疗前和恢复期血与尿IL-18差异极为显著;血IL-18、尿IL-18均与24h尿蛋白定量呈显著正相关(r=0.759,P<0.005;r=0.835,P<0.001).结论IL-18与PNS的发病有关,可能在其发病中起部分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超微剂量肝素治疗新生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SIRS的新生儿48例平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超微剂量肝素钙辅助治疗;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病程持续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发生率、死亡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病程持续时间、MODS发生率、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微剂量肝素钙辅助治疗新生儿SIRS能明显降低MODS发生率和患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MCNS)的发病机理至今不甚清楚,临床上观察发现MCNS感染麻疹后病情缓解,淋巴瘤的病人发生MCNS,以及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治疗有效,使人们想到MCNS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Shalhoub1974年首先提出了MCNS与T细胞功能紊乱有关。并推测MCNS病人的T细胞产生一种或多种通透因子。近年来,更多的研究进一步证实MCNS有免疫、自身免疫和免疫遗传因素的参与。MCNS对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环孢素有效,特别是环孢素对T淋巴细胞有作用特异性,更加支持了T细胞在MCNS发病中的作用[1,2]。本文就近年来MCNS的免疫学紊乱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MCNS与免疫球蛋白脊病综合征患者的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可能与大量IgG从尿中排泄有关,但MCNS是典型的选择性蛋白尿,尿中很少甚至没有IgG。大量证据表明,MCNS IgG产生减少,以及分解代谢增加,MCNS缓解后IgG恢复正常。各IgG亚类的情况也不一样,体外试验表明,IgG1与IgG2合成明显下降,而IgG3和IgG4相对增高。这种现象进一步说明了IgG的降低不是从尿中丢失,因为各IgG亚类的分子量相似。相反,这些观察结果在理解MCNS免疫调...  相似文献   
7.
小儿高血压病较成人少见,但其病死率较高。早期注意监测小儿血压,对高血压病作出及时诊断,合理治疗,对于提高小儿的健康水平有重要的意义。现就小儿高血压病的常见原因、诊断、治疗作一综述,以期引起临床工作重视。 1 小儿血压的测量及特点 婴儿因难以合作,血压的测量较困难,常用自动血压仪测量,它与常规的血压计测定值有较好的相关性,收缩压相关系数为0.97,舒张压为0.90。3岁以上幼儿应每年测量血压,宜用常规血压计及听诊的方法,袖带宽窄适中是精确测定血压的保证。在流行病学研究中,测定群体血压的常规方法是选择右臂肩峰至鹰嘴间的中点,袖带宽度覆盖其间的40%视为正确方法,但在临床实践不现实,血压计厂家建议袖带选择的宽度覆盖肩和肘之间的2/3宽度较为适宜,窄袖带会使血压的读值比真值要高,而太宽的袖带会使血压的读值过低。对每个小儿选择标准的袖带常较困难,如果有两种袖带都接近所需宽度,应选择稍大的袖带,因为稍大的袖带掩盖高血压的情况罕见,而小袖带常导致血压读值过高[2]。 小儿血压测量时常可听到五个不同声音,现全球均以第一音为收缩压。听诊舒张压有争议,美国过去规定13岁以前以第四音为舒张压,13岁以后以第五音为舒张压,现在规定任何年龄小儿的舒张压均以第五音为准[3]。 2 影响血压的常见因素 2.1 体重:体重常与血压呈正相关,早在学龄前就显现出来,十几岁时更明显,是影响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4]。 2.2 身高:身高与血压有关,一般认为身高与血压呈正相关,但不及体重影响明显。 2.3 性别与种族:婴幼儿时期一般两者均无明显的影响,1~10岁的男孩比女孩血压偏高,到青春期差异增大,男孩较女孩明显增高。种族影响无明显差异。 2.4 家族:家族影响早期就有表现,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小儿血压有明显增高倾向[5],患高血压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度比较高。父母与子女之间呈显著性的正相关,这一相关在新生儿期就可观察到。有高血压病父母的孪生儿相比正常的孪生儿,血压明显增高[2],分层比较,子女与父亲或者母亲的高血压相关性,母亲与子女较父亲与女子之间的相关性更为密切,这提示高血压是一种直接的单亲影响。一个小样本调查表明,孕期有高血压的母亲所生子女的血压在青春期前后比正常组明显增高。 2.5 环境因素:饮食中钠含量与血压有明显的相关性,长期高钠饮食可能导致高血压[7]。  相似文献   
8.
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MCNS)的发病机理至今不甚清楚,临床上观察发现MCNS感染麻疹后病情缓解,淋巴瘤的病人发生MCNS,以及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治疗有效,使人们想到MCNS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Shalhoub1974年首先提出了MCNS与T细胞功能紊乱有关。并推测MCNS病人的T细胞产生一种或多种通透因子。近年来,更多的研究进一步证实MCNS有免疫、自身免疫和免疫遗传因素的参与。MCNS对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环孢素有效,特别是环孢素对T淋巴细胞有作用特异性,更加支持了T细胞在MCNS发病中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MCNS的免疫学紊乱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HBx的表达及功能,综述了HBx在HBV复制和在细胞转化中的作用,HBx主要是增强HBV的基因表达与复制。同时,HBx可以刺激宿主细胞中与细胞增殖相关的基因。  相似文献   
10.
小肺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胸部X片实验室检查。肺炎链球茵感染仍然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茵。另外病毒(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非典型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也是年长儿感染肺炎的病原茵,但只有一少部分可以分离出致病菌从而指导治疗。抗生素要依据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测结果谨慎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