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桑葚果汁自然发酵液和桑果园土壤为分离源,从中分离筛选桑葚果酒酵母,将筛选得到的酵母与对照酵母进行发酵对比研究,进一步确定桑葚果酒酿酒优良菌种,并将筛选得到的酵母进行生产中试.结果表明:从分离源中分离得到12株酵母菌,经过初筛、复筛,获得1株比较适宜酿造桑葚果酒的酵母菌(SY-2),该菌种具有起酵快、发酵过程缓和、产香好等优异特征,通过生产中试,制得紫红色、澄清透明、香气协调、柔和爽口的优质桑葚果酒,从而确定该菌株可作为桑葚果酒生产用酵母.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产朊假丝酵母、热带假丝酵母、白地霉、酿酒酵母、绿色木霉、黑曲霉与米曲霉发酵白酒丢糟生产蛋白质饲料的效果.结果表明:白地霉、黑曲霉、绿色木霉和热带假丝酵母效果最好,发酵后白酒丢糟的蛋白质质量分数提高了6.49%以上;对这4种菌进行组合筛选,发现由黑曲霉、绿色木霉和白地霉组合发酵,能将白酒丢糟的蛋白质质量分数提高9.96%.  相似文献   
3.
4.
浓香型大曲微生物群落代谢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利用BIOLOG ECO微平板分析了浓香型大曲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代谢特性.结果表明:发酵前40 d,浓香型大曲微生物代谢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可能是温度和水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变化不明显.
Abstract:
The BIOLOG ECO Microplate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metabolism of the microflora in LuzhouFlavor Daqu at various stages in the fermenting proces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first 40 days of fermentation, the metabolic activity of the microorganisms of Luzhou-Flavor Daqu increased initially and decreased afterwards, probably resulting from the combined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content.The change in microbial community functional diversity was not obvious.  相似文献   
5.
为改善发酵型茶酒的品质,以政和功夫红茶与砂糖橘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柑橘红茶酒生产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柑橘汁与红茶汁质量比1∶15、初始糖度24%、初始pH值4.5、酵母接种量7%、发酵温度24℃、发酵时间7 d的条件下制得的柑橘红茶酒酒体丰满,酒香、果香、茶香协调,感官评分达到90.12分,酒精度为10.9%vol,茶多酚含量为1 195 mg/kg。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SPME-GC-MS)技术共检测出30种挥发性香味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苯乙醇、异戊醇、辛酸乙酯、癸酸乙酯、异丁醇、乙酸乙酯、十二酸乙酯等。该研究为柑橘与红茶的深加工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丰富了柑橘深加工产品的种类。  相似文献   
6.
以松针、枸杞为主要原料,经微生物发酵研制保健型松针酒,以酒的感官品质和其中的抗氧化成分(黄酮、多酚)含量为检测指标,对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主发酵时间8 d,酵母接种量0.4%,初始糖度17.5 °Brix,V(枸杞汁) :V(松针汁)=1 :0.5.成品酒色泽橙红、澄清透明,具有枸杞果香和松针特有的清香,且抗氧化性物质含量高,具有较好的保健价值.对产品进行GC-MS分析,共检测出16种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块菌多糖的工艺条件。[方法]以块菌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了块菌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试验表明,影响超声波辅助提取块菌多糖的主要因素是超声波处理时间,其次是超声波处理功率,而超声波处理温度与料液比的影响相对较小。最优辅助提取方案为:料液比1∶30 g/ml,超声波处理温度40℃,超声波处理功率100W,超声波处理60 min,在此条件下块菌多糖提取率为17.86%。[结论]研究可为块菌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