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综合类   1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迈向国际大都市广州林业谱新篇Guangzhouforestrygoingaheadtowardsinternationalmarket¥//古开弼(广州市农委广州市510032)近年来,广州市为创建全方位开放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方略和...  相似文献   
2.
3.
古开弼 《农业考古》2005,(1):257-265
The article expatiates on the fork stipulation and its formative mechanism that focuses on how people protect natural zoology and resource in past dynasties of China.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the morality oumpulsion and obligation that individual impose to family,society and section which emerge from the relationship of consanguinity,section and trade etc. This is just about the conventional ethic occurring in fork that comes down from past dynasties in China. The conventional ethic eomes down widely via aboriginal religion ceremony and folk-custom culture activity and then became faith, ethic and social moralyity concept step by step, furthermore,buildup and evolved kinds of statute or unwritten prohibition and condemnatory means that represented stress and obligation mechanism to the society people in the mundane aspect.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的树木图腾与树木崇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古开弼 《农业考古》2002,(1):136-153,205
导语 图腾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奇特、最具民俗色彩的文化现象,是与现代文化渊源较为深厚和广泛的一种传统文化。“图腾”(totem)一名,原为北美印第安阿尔衮琴部落奥吉布瓦方言。世界上关于图腾文化的研究虽肇始于1791年,但二百余年来专家们对其定义却是各执一词,难于定论。不过,专家们在对大量图腾和资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之后,对图腾文化的演变规律还是形成了比较一致的认识,即原始人类曾先后产生过……  相似文献   
5.
我国柞蚕业发展史考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古开弼 《农业考古》1995,(3):206-214
柞蚕,昆虫纲,鳞翅目,天蚕蛾科;又称山蚕、野蚕、天蚕、槲蚕等。其幼虫绿、黄或天兰色等,体有毛瘤,刚毛挺直。柞蚕以柞树等栎类嫩叶为主要食料,室外代放养。其茧椭圆,一端有茧柄,茧色黄褐,可缫丝织绸,一化性或二化性,以蛹越冬。成虫体长四厘米,翅展16厘米左右,全体被有黄褐色鳞毛,四翅有一白色眼斑及斜条纹,能飞翔。柞蚕丝,系柞蚕在化蛹前结茧时所吐的丝,一般呈淡褐色,俗称“灰丝”。其丝胶含量约占15%,较桑  相似文献   
6.
竹类根系发达,繁殖快,适应性强,速生丰产。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素有养竹取材的传统,特别是在缺林少材的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竹子既是一种良好的经济用材,同时也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一种不可多得的优良植物。我国北方黄河流域曾是竹类的原产地之一,历史典籍广有记载。因此,探索我国北方竹类的历史分布,为“南竹北移”提供必要的历史借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人工防护林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有识之士对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早有许多朴素的认识,据及书卷72《贡禹传》载贡禹言:“今汉家铸钱,及诸铁官皆置吏卒徒,攻山取铜铁,一岁功十万人已上……凿地数百丈,销阴气之精,地臧空虚,不能含气出云,斩伐林木亡有时禁,水旱之灾未必不由此也”。贡禹对西汉武帝时华山等地山中盲目剥土开矿,滥伐林木烧炭炼铁,导致自然植被毁损,水气循环失调,水土大量流失,从而造成局部地区生态平衡严重破坏的问题,提出了精辟的见  相似文献   
8.
森林是人类的摇篮,树木与人类相生相伴、密不可分。远在人类的幼年时期,先民们出于对森林和林区内诸多事象和物象的神秘莫测.自然而然地产生敬畏和膜拜,并把森林中的树木和藤本植物等神化为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精灵”,从而逐步形成树木崇拜习俗。树木崇拜源于原始人类的自然崇拜,由树木崇拜而产生的祭林拜树习俗文化,则属于原始宗教文化的范畴。恩格斯认为:产生宗教的两种压迫,一是自然力量对人们的压迫,二是社会力量对人们的压迫。早期人类对树木崇奉的祭祀活动,主要根源于对巨树大木所表现出来的伟岸挺拔形象而产生的震摄心…  相似文献   
9.
秦始皇削平六国,建立了中国统一的地主阶级政权。统一的秦王朝(公元前221年)的建立,在历史上揭开了封建地主经济体系的序幕。这一时期的林业经济思想,虽有不少新鲜的东西,但在原则上,却很少超出先秦诸子所涉及的范围,只是在本时期内所接触的各种经济理论问题和具体的经济决策上,提出了许多较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具体而又深刻的见解。正如马克思指出的:简单的范畴在历史上总是先于具体的范畴而存在的,这是封建地主经济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在这一时期里,林业经济思想由先秦时期的萌芽状态逐渐朝着具体的经济决策和经济措施方向发展,这一时期,林业经济思想较为突出的特点是:  相似文献   
10.
自八十年代以来,关于中国乃至亚洲稻作起源传播的研究已成为农史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迄今仅在我国大陆召开的以稻作起源传播为主题的农业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就达三次。作为一位农史和林业史研究的爱好者,有幸参加过两届分别于南昌和株洲召开的农业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亲耳聆听了国内外一流专家关于稻作起源传播的精辟见解,仔细拜读了他们有关此一论题的诸多匠心之作,再把中、日两国学者多年倡导的有关亚洲“照叶树林文化”作为理论观照,不揣冒味,试图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稻作起源传播的历史问题及其研究方法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并以此就教于农业史和文化史研究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