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杉木是我省予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为了研究杉木人工林的抚育间伐技术,提高杉木营林技术水平,我们于1973年在黄柏山林场分别不同立地条件,不同密度建立了三组十一块总面积0.66公顷的杉木间伐固定观测标准地。1983年6月进行了皆伐。现将十年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一、研究地区概况黄柏山林场位于河南省商域县境内的大别山北坡,地理座标东经115°13′—115°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森林资源贫乏且分布不均,致使自然生态失去平衡,风沙、水旱灾害频繁,农业产量低而不稳,木材和林副产品供不应求,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河南省林业建设的基本任务是扩大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覆盖率,充分发挥森林的公益效能,增加木材及林产品产量,逐步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根据目前的现状,到本世纪末,河南省林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应该是:森林覆盖率达到20%左右,蓄积量达到19540.2万M~3,木材产量前十年平均每年720.5万M~3,后十年平均每年600万M~3,林业总产值达到13.84亿元。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抓住重点,采取一系列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 前言杉木是我省予南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人工林面积达40余万亩。由于这里是杉木自然分布的北界,所以对环境条件要求、生长特点、经营管理技术与中心产区都有很大不同。五十年代营造的杉木林到七十年代初急需进行抚育间伐。由于我省对杉木林的抚育间伐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因此,我们于1973年在黄柏山林场建立了三组十一块总面积0.66公顷的杉木间伐固定观测标准  相似文献   
4.
河南森林资源贫乏,木材供需矛盾尖锐,生态平衡失调,自然灾害频繁,给四化建设的影响极大。如何从实际出发,合理经营森林,逐步做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是少林省份林业发展的战略性问题。一、实现河南森林永续利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解放初概略统计,全省森林复被率仅7%左右,呈现一付荒山秃岭、赤地茫茫、水旱风沙灾害不断的荒芜景象,是我国华北中原地区少林缺粮的有名贫困省份。解放后,大力开展封山育林、植树造林,使予西山区森林有所恢复、予东、予北平原营造了农田防护林林带、林网和防风固沙林。并先后建立国营林场88个,社、队林场26,000余个,使广大山区、平原、沙地的成片森林加强了经营管理。1976年调查全省森林,除盲目破坏和必需的自采自用消耗外,森林复被率达12.5%,连同四旁和农田林网树木折算一  相似文献   
5.
前言我国对农田林网的气象效益和促进农田粮食增产的作用研究的较多。但对把农田林网看作一种利用林木构成林网保护农作物生长的农田生态系统,研究其物质生产积累与分配的问题等,则未见报导。这项研究,是对林网林木与农作物的生物产量、生产力和光能利用率作出综合评价。这种评价,有助于完整地评定农田林网的效益,对林网林木的全树利用也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河南森林资源贫乏,木材供需紧张,生态平衡失调,自然灾害频繁,对四化建设影响极大。如何从实际出发,合理经营森林,逐步作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是林业发展的战略性问题。现就河南森林永续利用作一初步探讨。建国后,在各级党政的领导下,我省大力开展了造林、育林和护林工作,使河南山区森林有所恢复,平原地区生态条件有所改善。但是,由于工作上“左”的错误影响,森林破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