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3篇
综合类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草樱花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草樱花为材料,研究了激素配比、蔗糖、培养条件等组培苗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结果表明:采用MS+6-BA0 5mg/L+IBA0 05mg/L(或2,4-D0 25mg/L)+蔗糖30g/L用于分化培养,1/4MS+NAA0 5mg/L+蔗糖10g/L用于生根培养,光强1500~2000lx,光照时间每天12~14h条件下组培苗增殖系数最大,有效苗最多,生根率高及生长速度快,移栽成活率90%以上。采用管外扦插成活率80%以上。建立了草樱花工厂化生产工艺及试管苗培养标准,为其植物组培苗繁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型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我国华北地区5省市及相邻省73个观测站1965~2000年逐月降水量资料,采用主成分(EOF)、正交旋转主成分(REOF)、奇异谱(SSA)等方法,对华北地区夏季降水的空间异常型态特征及各主要振荡准周期进行了诊断分析。  相似文献   
3.
冬小麦干旱指标及干旱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干旱是河北省冬小麦生长期内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准确监测、预测干旱发生程度, 可以为防灾、减灾、救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本研究以位于河北省南部冬小麦区的南宫县为例, 选取1991~2007 年冬小麦全生育期农业气象观测数据及常规气象资料, 基于Jensen 模型得到冬小麦返青~拔节、拔节~抽穗、抽穗~乳熟、乳熟~成熟4 个生育阶段的水分敏感系数; 在减产百分率标准的基础上, 确定了冬小麦返青后4 个生育阶段以相对蒸散表示的轻旱、中旱、重旱、严重干旱4 个等级冬小麦干旱指标值; 并应用回归分析方法, 建立了4 个生育阶段的干旱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考虑冬小麦不同发育阶段对水分的敏感程度, 确定的冬小麦干旱指标值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干旱程度。建立的干旱预测模型均通过了0.05 的显著性检验。模型的拟合正确率70.8%, 预测正确率75.0%, 平均正确率71.4%;经简化干旱等级, 即轻旱为1 个等级, 中旱、重旱、严重干旱为1 个等级, 则模型的拟合正确率达81.3%, 预测正确率达75.0%, 平均正确率达80.4%, 模型预测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4.
1961—2008年华北地区降水变化内在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立生  闵锦忠  史印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269-13274,13324
使用北京、天津、河北和山西的37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8年逐日降水资料,对华北降水内在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受季风影响,华北降水高度集中在夏季,占年降水总量的65.0%。华北多年平均降水日数为76d,夏季为35d。年降水量减少不是由于雨强变化造成的,而主要是由于雨日减少的影响,雨日减少主要发生在夏季,其中夏季暴雨雨日减少造成的雨量减少最为重要。这为改进华北夏季降水预测提供了思路,即要改进华北夏季降水预测技术,应把着眼点放在暴雨过程预报上,应分析是否会出现有利于暴雨发生的环流形势,不应该简单地通过平均环流来预测夏季降水量偏多或偏少。  相似文献   
5.
河北平原气候变化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根据河北平原多年降水、气温及冬小麦产量资料,利用回归分析、M-K突变检验、T检验、线性调和滑动平均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1951~2006年河北省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冬小麦气候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北省春季气温近56年来线性升高倾向显著,平均每10年升高0.38℃,春季降水近56年无明显线性增减倾向。冬小麦气候产量与气温、降水显著相关,当气温距平在-1.2~1.2℃之间时,小麦气候产量为正值,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使小麦减产,高温使小麦减产更严重,降水量和小麦气候产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