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红细胞表面、血浆、骨髓中引起的一种以黄疸、贫血高热为主的人畜共患病,又称红皮病。近年来,猪附红细胞体病在我国很多地方广泛流行,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它的发生不仅可引起猪的大批死亡,而且还会影响猪  相似文献   
2.
目前,人工试养的河川沙塘鳢苗种规格过小(全长1 cm左右),其对养殖环境和养殖技术要求高,苗种成活率和养成产量不稳定,这严重挫伤了从业者的生产积极性。因此,培育优质、充足的河川沙塘鳢大规格苗种,提高成活率、降低养殖成本、稳定养殖产量、提升经济效益,是河川沙塘鳢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经过多年研究与实践,笔者发现,采取“一步培育法”,即将水花苗种直接培育成大规格苗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苗种规格参差不齐、个体间自相残杀现象严重以及培育成活率低。为此,该试验通过比较两种河川沙塘鳢大规格苗种培育方法,以期筛选出更为高效的河川沙塘鳢大规格苗种培育方法,旨在为河川沙塘鳢大规格苗种规模化培育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适于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人工选育的理想测度指标,随机选取200尾30日龄翘嘴鳜,测定其体质量(y)、全长(x1)、体长(x2)、吻长(x3)、眼径(x4)、体厚(x5)、体高(x6)、头长(x7)、尾柄长(x8)和尾柄高(x9)共10个指标,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探讨了30日龄翘嘴鳜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0日龄翘嘴鳜体质量变异系数最大(达26.73%),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具统计学意义水平(P<0.01)。模型拟合结果显示,体高、体长、尾柄长和体厚4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最优模型决定系数R2达0.935。这4个形态性状中,体高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0.452)和决策系数(0.634)均为最大,说明体高为主要决策变量。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0.672+0.053x6+0.019x2+0.015x8+0.019x5。该研究为翘嘴鳜选育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沙塘鳢养殖过程中出现大量暴发的烂鳃症,病鱼症状主要表现为行动迟缓,脾脏肿大,头部皮肤和鳃部溃烂较为严重,肠道出血;采集江苏省沙塘鳢主要养殖基地病料,分离病原菌,通过显微镜观察,运用生理生化指标鉴定及16S rDNA同源性分析等方法,对从肠道及鳃部分离的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其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指标符合嗜水气单胞菌的特点,GenBank中同源系列检索结果显示,该菌与嗜水气单胞菌的16S rDNA序列同源性高达99%;药物敏感性试验显示该菌对诺氟沙星的敏感性最高,人工感染选择诺氟沙星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分析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的生长特性,为麦穗鱼养殖提供参考依据。2016年3—11月,于室外水泥池中开展了麦穗鱼养殖试验,分别测量其体重、体长及全长指标,进行生长特性分析。经180天的养殖,麦穗鱼平均全长达到3.96cm,平均体长达到3.23 cm,平均体重达到0.49g。特定生长率、日均增量和肥满度均受水温影响变化明显。体长(LB)与全长(LT)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LT=1.0589LB 0.767 (R2=0.8628),体长与体重(W)的回归方程为:W=0.0466LB2.1623 (R2=0.8306)。麦穗鱼体长的变异系数范围为6%~14%,体重的变异系数范围为20%~41%,肥满度在1.45~5.31之间变动。麦穗鱼在室外水泥池中生长效果良好,适宜进行规模化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6.
正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ner)隶属于鲈形目、鮨科、鳜亚科、鳜属,又名石鳜、岩鳜、花鲫子等,分布于我国黄河以南的长江至珠江,辽河、鸭绿江及其以南的海河等水系,为典型的肉食性底层鱼类。斑鳜出现遗传分化的时间较早,与同属的翘嘴鳜(S.chuatsi)、大眼鳜(S.kneri)相比,生长速度慢但抗病力较强,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肌间刺、营养价值高、具观赏性,又有"淡水石斑"之美  相似文献   
7.
4种水产药物对河川沙塘鳢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半静水生物测定法研究苯扎溴铵、硫醚沙星、阿维菌素和二硫氰基甲烷对平均体质量(0.26±0.09)g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4种水产药物对河川沙塘鳢幼鱼的24 h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3.23、36.39、0.39、7.74 mg/L;48 h LC_(50)分别为1.34、22.37、0.24、4.32 mg/L;96 h LC_(50)分别为0.27、11.24、0.11、2.67 mg/L。4种水产药物对河川沙塘鳢幼鱼的毒性大小顺序依次为阿维菌素、苯扎溴铵、二硫氰基甲烷、硫醚沙星。硫醚沙星和二硫氰基甲烷对河川沙塘鳢幼鱼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2.54和0.40 mg/L,均高于常规用量,可以在河川沙塘鳢育苗过程中使用。但河川沙塘鳢幼鱼对苯扎溴铵和阿维菌素较为敏感,这2种药物应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8.
<正>鳜属经济鱼类主要包括鳜(Siniperca chuatsi)、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大眼鳜(Siniperca kneri)等。其中鳜又称桂鱼、季花鱼、翘嘴鳜等,为典型的肉食性凶猛鱼类,因其生长速度快、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是目前江苏常见鳜属最具经济价值养殖品种,深受消费者欢迎,市场体量巨大。斑鳜又名石鳜、岩鳜、花鲫子等,分布于我国黄河以南的长江至珠江、辽河、鸭绿江及其以南的海河等水系,因其肉  相似文献   
9.
为沙塘鳢工厂化苗种培育、运输等提供基础数据,现对其苗种阶段窒息点与耗氧率进行初探。试验采用三个水浴槽,将水温分别控制在15℃、20℃、27℃,每个水浴槽放入10尾鱼,放入探头,石蜡封面,每小时记录1次。试验结果:耗氧率分别为0.0646,0.0786和0.1038 mg/(g·h)。耗氧率随水温增加而增加,沙塘鳢的窒息点为0.1357mg/L。  相似文献   
10.
虾蟹与沙塘鳢混养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河川沙塘鳢是淡水小型底层肉食性鱼类,是中国特有品种,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沿江各支流、钱塘江和闽江等水系,偶见于黄河水系。河川沙塘鳢个体虽小,但可食部分比例大,且肉嫩刺少,味道鲜美,经济价值高,深受江、浙、沪、闽等地人们的喜爱,是著名的淡水小型经济鱼类。2010年上海世博会作为第一道菜来招待世界各国的元首和贵宾。近年来,由于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河川沙塘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