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黑龙江省现为我国玉米种植面积最大省份,年种植面积超过600万hm2,因此玉米生产成为我省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依靠玉米高产稳产性,2012年我省粮食产量已超过"千亿斤"。但是近年来,由于气象条件多变、地理条件复杂、种植方式不合理、品种抗性差等因素,致使我省玉米年际病虫害发生面积、发生种类出现此起彼伏的现象。经过多年调查分析,这几年玉米病虫发生趋于严重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复杂、气象多变、小气候多;品种抗性  相似文献   
2.
绥粳28是以绥粳4号为母本、绥粳1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利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集优质、抗逆、香型等诸多优点于一身的水稻新品种,2018年通过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并对该品种未来在黑龙江省的推广应用前景进行分析,为今后寒地优质粳稻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黑龙江省水资源短缺现象加剧及干旱灾害时有发生的情况,采用田间直接鉴定法,对黑龙江省第二、第三积温带具有代表性的水稻品种进行抗旱性筛选与鉴定。结果表明,绥粳3号、绥粳8号、绥粳18、龙粳31等4个品种抗旱性较好;影响水稻抗旱性的第一主因子为4叶1心期根系活力,第二主因子为分蘖盛期根系活力,第三主因子为有效穗数,第四主因子为穗粒数,第五主因子为强势粒灌浆速率,第六主因子为播抽历期。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基因重组频率,改变群体遗传结构,在保持遗传多样性的同时,提高群体的配合力、杂种优势及抗逆性,对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引入的合成玉米育种群体中群21进行混合选择改良,并从不同轮次中选育育种新材料,为我国玉米育种提供新型种质。结果表明:中群21通过4轮选择,已适应黑龙江省生态条件,其生育日数缩短4d左右,脱水速率、群体产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耐密性、抗倒性都明显改善,可以从中选育产量高、脱水速率快、适合机械化收获的高配合力自交系。  相似文献   
5.
对黑龙江省"十二五"期间育成的89个水稻品种基本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十二五"期间育成的水稻品种在育成品种总数、产量、品质及抗病、抗逆性等方面均有一定提升;黑龙江省水稻选育的遗传基础仍然十分狭窄,配制组合时不可避免的出现重复,审定品种间亲缘关系较近。今后在黑龙江省的水稻育种工作中应从国内外引进新的优质种质资源,努力挖掘新的骨干亲本。  相似文献   
6.
对黑龙江省水稻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小结,并针对黑龙江省水稻生产过程中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具体对策如下:有针对性的选育适于不同生态区域的优质、抗逆水稻新品种,并对新品种的轻简高效配套栽培技术进行研究;适时开展水稻直播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及开展秸秆还田技术研究;开展稻米精加工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7.
绥玉25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和黑龙江省龙科种业有限公司,于2006年用偏硬粒型自交系绥系709为母本,偏硬粒型自交系绥系609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2年3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命名。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水稻高产育种目标,分析了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30个水稻品种的产量性状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的第一主因子为每穗粒数,第二主因子为剑叶宽,第三主因子为千粒重,第四主因子为穗长,第五主因子为结实率,第六主因子为株高。在今后高产育种工作中,应将改良水稻株型及提高每穗粒数作为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9.
绥粳22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于2003年以绥粳4号为母本,垦稻12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育成的早熟优质粳稻新品种,2014年1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抗逆性好,品质优,口感好。  相似文献   
10.
水稻新品种绥粳26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育成,其母本为龙育03-746、父本为牡99-1696。该品种属于长粒型,具有优质、早熟、多抗等特点,2018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从育苗、移栽及大田管理等方面对其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