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正>方格蔟是一种先进优良的营茧蔟具,自1974年从日本引进我省以来,由于其上茧率高、次下茧少、茧层量高、解舒好、蔟室省、利用率高等优点,在我省及全国范围内得到大面积推广。桐庐县从1980年开  相似文献   
2.
小蚕联户共育示范推广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小蚕联户共育是根据小蚕的生理特性,创造适合的饲育环境,组织养蚕农户将一定数量的蚕种同育一室的饲育方法,实行统一消毒防病,统一采用标准化饲育技术,促使小蚕发育齐一,体质强健,确保蚕儿存活头数,以提高蚕茧产、质量及经济效益。根据桐庐县种桑养蚕户多,农户养蚕设施简陋,养蚕技术相对滞后的现状,从小蚕联户共育入手,着重研究推广养蚕技术新体系,为进一步探讨小蚕专业化饲育打下基础,以提高全县蚕桑生产组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3.
蚕桑生产是桐庐县农村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尤其在分水地区,已成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全县现有桑园面积1730hm2,年饲养量5万余张,蚕桑产值4千余万元,蚕茧平均张产在40kg以上,随着茧丝行情上扬和省“蚕桑西进工程”在我县的实施,桑园面积增加400hm2,良种覆盖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
在2002年中秋,我县毕浦乡舒家村有168户蚕农,共饲养蚕种464.25盒。其中有54户蚕农向蚕桑服务站订购饲养“皓月×菁松”品种的蚕种123盒,总产蚕茧4735.5kg,总值52029元,平均盒产38.5kg,平均盒值423元,如该村刘柏祥户中秋蚕饲养3.8盒,产茧172.5kg,茧款收入1795元,平均盒产45kg,平均盒值472元,取得  相似文献   
5.
蚕桑生产一直是桐庐县的传统优势产业,全县现有桑园面积2160hm^2,全年饲养蚕种52381张,蚕桑总产值2709.29万元,是西部山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自2005年以来,桑细菌性枯萎病(旧称桑青枯病)成为危害我县桑树的主要病害,该病在高温多湿条件下易诱发,病菌侵入桑根木质部破坏组织结构,从而造成植株死亡,该病传播、蔓延速度快,危害性大、面广,可通过土壤、水流、农用器具等传播,防治困难,若不及时控制,将对我县蚕桑生产带来毁灭性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栽桑养蚕是桐庐县山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但近两年,蚕茧价格一路下滑,蚕桑比较效益明显下降,严重影响蚕农生产积极性。2009年开春以来,我县百江、分水、合村、瑶琳等蚕桑重点乡镇的蚕农出现了大面积挖桑弃管现象,据初步统计,全县挖桑毁园267hm2,失管桑园200余hm2,分别占桑园总面积的13%和10%。自2009年3月下旬以来,我们在分水、瑶琳两镇专门开展了“蚕农为何挖桑毁园”课题调研,通过蹲点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蚕桑生产是桐庐县的传统主导产业,目前桑树种植面积达2160hm2,年蚕茧产值达0.27亿元。自2002年以来,"桑瘟"(主要为桑细菌性枯萎病等)发  相似文献   
8.
引进试养中丝量蚕品种丝雨3号,进行农村初步饲养,结果表明院相比对照种表现出食桑稍旺、产量高、茧型圆且略大、丝质优良等特性,可继续进行对比试养,对性状指标进一步摸索。  相似文献   
9.
根据桐庐县当地蚕桑产业现状,结合强桑1号桑品种在当地栽植的特性,介绍了强桑1号的栽培技术,包括栽植、树形养成、肥培管理、病虫害防治、桑叶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提高桐庐县蚕桑产业的经济效益,延缓蚕桑业在当地的衰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根据桐庐县当地气候地理条件,结合心香甘薯品种特性,介绍了心香的双季种植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提早育苗、单季改为双季、肥料管理、除草排灌、收获、贮藏保鲜等方面内容,旨在促进心香品种的大面积种植,提高桐庐地区的薯类商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