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利用机械减轻生产者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提高生产效益,是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动因。在平原湖区和地势较平缓的稻区,可以利用各种机械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完成水稻的耕作、插秧、施肥、病虫防治、收获等各种生产作业,协助生产者达到丰产丰收的目标。然而,我国还有不少的水稻产区并不是在平原湖区,而是在丘陵山地。丘陵山地由于地形的限制,很多在平原湖区能够大显身手的技术手段不能够很好地施展,人工劳作仍然保持着一定的面积。在这样的地方,要么采取省掉某些技术程序,采用“懒”方法种田,承受一些经济损失,要么投入更多的人力,承受更多的繁重劳动。这是一个难以跳出的怪圈。位于武陵山地的农业技术服务人员,在生产中观察到水稻中耕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后,与当地农民一起,设计了一种水稻中耕器。该中耕器采用全木制结构,由1个木柄、1个木制横梁、4个用于中耕的工作木板,加上两根约30cm长的支撑木条构成。该中耕器的重量约2.5-3.0kg,制作的技术要求不高,成本很低,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极大地减轻劳作者的工作强度,其中耕的效率比人工提高3倍左右,受到生产者的欢迎。该中耕器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ZL.200620134250.5...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