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前,作为模式红藻的条斑紫菜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生存危机。非编码RNA介导的基因后转录水平调控对于条斑紫菜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利用BLASTn结合Mireap软件,共预测到5条新的条斑紫菜miRNAs;利用Target Finder工具预测到5条与紫菜生长发育及代谢相关的靶标基因,另预测到59条未知功能的靶标位点。Clustal W结合WebLoGO的分析结果显示了条斑紫菜miRNAs在植物间保守性;Clustal W结合MEGA的miR164家族系统进化结果显示,pre-miR64s与物种进化不同步,且具有进化的随机性与序列的多态性。研究结果丰富了条斑紫菜miRNAs及其靶标信息,可为条斑紫菜后转录水平的分子选育及其功能的开发与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可食藻作为天然食品抑菌剂的可能性,用冻融法和回流法提取7种可食藻(地木耳、海白菜、海带、螺旋藻、裙带菜、小球藻及坛紫菜)的活性成分,将其水提物和醇提物应用于食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状芽孢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白色念珠菌及黄曲霉,测定了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抑菌浓度值(MIC)。结果表明,除坛紫菜外,其他藻类提取物对供试菌种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P0.05),其中,螺旋藻和海带提取物的抑菌作用较强,抑菌谱较广,特别是螺旋藻,浓度为1 mg/m L水提物对黄曲霉的抑菌圈直径可达19.58 mm,MIC值为25 mg/m L,而1 mg/m L螺旋藻醇提物对沙门氏菌的抑菌圈直径可达21.03 mm,MIC值为12.5 mg/m L。可见这些天然藻类具有作为新型食品抑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以红蓼种子作为试验材料,采取浸种、水培法,研究红蓼种子在不同质量浓度苯酚溶液中的萌发情况。结果表明,苯酚质量浓度为5 mg/L时,发芽率达到4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苯酚质量浓度为0~160 mg/L的范围内,种子发芽势、种子霉烂率及平均发芽天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质量浓度为5 mg/L处理组的发芽指数优于对照组;电导率法测定种子活力表明,试验组的种子均在不同程度上遭受了苯酚的毒害损伤,但综合结果得出,当水体中苯酚质量浓度较低(5 mg/L)时,其对红蓼种子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在苯酚质量浓度低于160 mg/L的范围内,红蓼种子均可正常萌发,未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说明红蓼是一种较好的耐苯酚污染植物,其可作为一种良好的植物修复材料应用于水体中苯酚的处理。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东缘15种藜科和蓼科植物种子萌发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藏高原东缘15种藜科和蓼科植物种子为对象,在100%全自然光照和3%自然光强的人工遮荫条件下统计了植物种子的萌发率和相对光萌发率,分析了此15种植物种子在两种光照水平下的萌发率差异以及相对光萌发率与种子大小的关系。结果显示,各物种种子萌发对光照的响应没有一致性的规律,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整体上,随着种子大小的增加,萌发对光照的依赖性逐渐降低(P<0.05); 2)不同生活型植物种子萌发对光照的依赖程度不同,即一年生植物种子萌发对光照敏感且随着种子大小的增加萌发对光的依赖性降低(P<0.001),而多年生植物种子萌发不依赖于光照(P>0.05)。证明种子大小和生活型共同影响着种子萌发对光照的响应。  相似文献   
5.
汾河是山西人民的"母亲河",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工业发展和城市人口的迅速膨胀,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将废水倾入河流,导致汾河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出现水华。2011年,汾河太原段暴发了大规模的蓝藻水华,被污染的水体长达数公里。藻类水华产生的藻毒素和异味物质,会对水生动植物及人们的健康产生严重威胁。论述了汾河太原河段水华的发生状况、产生机制及潜在的危害,对未来水华的防控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东缘唇形科植物种子大小对萌发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藏高原东缘地区24种唇形科(Lamiaceae)种子为材料,在室外自然光照条件下进行萌发试验,研究种子大小与萌发特性的关系,为当地的植被保护或恢复对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4种唇形科植物种子的百粒重为0.0061~0.5688 g,跨越2个数量级,平均大小0.1200 g,60%的物种种子百粒重小于0.1200 g,表明在青藏高原东缘唇形科植物种子中小种子占优势。种子大小与萌发率和萌发速率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种子大小与集中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种子大小与萌发开始时间的相关性不显著。这些结果说明,这24种唇形科植物的大种子物种和小种子物种有2种相反的萌发对策:小种子萌发率高,萌发速率快,萌发历期短,萌发整齐性好;大种子与小种子相反,并共同与其扩散能力构成了一个由小种子物种(拓植能力)到大种子物种(竞争能力)的连续体,从种子萌发对策上解释了大、小种子物种在同一自然群落中如何共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