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01篇
综合类   2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楸树心材与边材的生长特征及变异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系统了解珍贵阔叶树楸树心材与边材的生长特征及边心材转化规律,采用树木年轮分析仪对5株楸树不同树高处的圆盘进行年轮数、宽度等生长特征测定,建立心材与树木各生长量之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楸树年轮宽度在10~15年达到峰值,可持续10年左右;心材起始树龄为5.26a,心材形成速率为0.90轮/a;属于生长收获周期短、心材形成时期较早且形成速率较快的树种。  相似文献   
2.
热处理对马尾松蓝变材颜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处理选取了5个温度(170、185、200、215、230℃)和4个时间(2、4、6、8 h)。在热处理前后分别测量蓝变点与未蓝变点的颜色,分析了蓝变材颜色的均匀性,对比了蓝变点与未蓝变点的颜色差异和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热处理后,蓝变材颜色参数的标准差逐渐降低,蓝变点与未蓝变点明度差、黄蓝色品指数差减小,其色差可以从17.57降低到小于1。均值比较结果显示,经过200℃以下的热处理,蓝变点与未蓝变点间的颜色参数仍然具有显著性差异。为了使蓝变色斑达到肉眼不容易识别的程度,最低的热处理条件为200℃下处理6 h。  相似文献   
3.
介绍"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强度结构材加工利用技术"课题中,对我国主要的商品林树种之一——落叶松,在规格材的优化加工、分级、无损检测、强度性能测试及木构件连接等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的重点创新成果。这些成果开创性地解决了我国利用国产资源加工结构用规格材的关键性和共性技术问题,并且为我国落叶松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4.
Three concentrations (2.8%, 2.0%, 1.2%) of Ammoniacal Copper Quaternary (ACQ) was selected to treat Lodgepole pine wood for evaluating ACQ treatment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blue-stained wood. The bending modules of elasticity (MOE), modules of rupture (MOR), toughness and shearing strength parallel to grain on tangential surface, are tested according to the criteria GB1927-1943-91. Non-treated sample were also tested according to the same procedu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hree groups specimen impregnated by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ACQ solution met the AWPA standard 2003 of America (UC4A 6.4g/cm^3).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toughness between treated wood and non-treated wood (p=0.01), but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ree concentrations in terms of toughness, and toughness of treated wood was approximately 20% lower than non-treated. MOR, MOE as well as sheafing strength parallel to grain were found to b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reated wood and non-treated one, and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ree concentrations of ACQ too. Toughness, MOR, MOE and sheafing strength parallel to grain increased with decrease of concentration of ACQ, but they were hardly affected by ACQ preservatives.  相似文献   
5.
杉木和I-72杨人工林木材干缩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杉木和I-72杨人工林木材南北向、不同高度位置、不同径向位置横向干缩(弦、径向)的测量,研究上述3个因素对2种木材横向干缩(弦、径向)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南北向的不同对杉木和I-72杨人工林木材的干缩均无显著影响;高度位置的不同对杉木和I-72杨木的弦向干缩均有显著影响,而对径向干缩则无显著影响;径向位置的不同对杉木和I-72杨人工林木材的径、弦向干缩均有极显著影响:从树皮到髓心,木材径、弦向干缩逐渐减小,与其基本密度的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6.
为寻求南方珍贵阔叶树西南桦木材的最适干燥方法及工艺,采用百度试验法,研究了西南桦木材干燥特性,并通过测试干燥前后试材的色差变化、干燥后的干燥质量和物理力学性能等指标,分析比较了常规、降温、蒸煮预处理的常规和降温4种不同的干燥方法的干燥效果.结果表明:未进行蒸煮预处理的西南桦木材综合干燥特性为5级,处理材综合干燥特性为4级.4种方法干燥的试材平均终含水率均达到国家3级标准,厚度含水率偏差和应力指标均达到国家1级标准.干燥初期常规干燥较降温干燥的干燥速度稍慢,而中后期常规干燥较降温干燥快60%以上;处理材的干燥速度较未处理材约快1倍.对西南桦木材而言蒸煮预处理的常规干燥是较为适合的干燥方法.  相似文献   
7.
漆酶处理条件对枫香湿法纤维板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消除人造板的游离甲醛污染,开发一种无胶人造板生产工艺,以漆酶和枫香纤维为原料,进行纤维板的工艺研究.以湿法生产纤维板,并检测板材的内结合强度(IB),结果表明:漆酶处理纤维板的IB值高于对照板;处理温度、时间和酶用量对纤维板的IB均有显著影响;最佳处理条件为pH 3.0,50 ℃,2 h,20 U/g纤维.  相似文献   
8.
木材渗透性可控制原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鲍甫成  吕建雄 《林业科学》1992,28(4):336-342
本文研究了木材渗透性可控制机制,探寻了渗透性可控制原理。结果表明,影响渗透性高低的最主要因素为纹孔膜微孔半径和数量,微孔大而多者,渗透性高;微孔愈小,微孔里气-液界面上毛细管张力愈高,对液体流动的影响愈大,浸注愈难,欲使浸注液深注入木材,必须施一与此微孔半径相应足以克服此张力的压力。若欲改善低渗透树种木材的难浸注性,似应从纹孔入手,用化学的、物理的和生物的等方法增大和增多有效纹孔膜微孔半径和数量,以减小毛细管张力,降低使用压力,增大流量率,提高渗透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水分含量对低分子量三聚氰胺脲醛(MUF)树脂溶液固化特性的影响,为阐明树脂浸渍材在不同干燥阶段、不同空间层位中的树脂固化特性提供数据支撑。  方法  以实验室自制的MUF树脂溶液为研究对象,将其稀释成20%、30%、40%、50%后进行升温差示扫描量热测试(DSC),通过外推法消除升温速率对峰顶温度的影响,拟合求解其最佳固化温度,定性阐述水分含量对MUF树脂固化特性的影响,并运用Kissinger微分法和Flynn-Wall-Ozawa积分法计算20%、30%、40%、50%树脂溶液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定量分析水分对树脂固化特性的影响。  结果  随着MUF树脂溶液质量分数的降低,DSC曲线中峰顶温度整体上呈现向高温方向偏移的趋势,但是在升温速率15和20 ℃/min条件下,20%树脂溶液DSC曲线的峰顶温度峰位置向低温区域发生了偏移;通过外推法得到的20%、30%、40%、50% MUF树脂溶液的最佳固化温度分别为93.99、90.71、85.46和79.71 ℃;运用Kissinger微分法计算得到其表观活化能分别为92.94、82.37、65.93和50.68 kJ/mol,其结果与Flynn-Wall-Ozawa积分法验算结果相近。  结论  整体上,消除升温速率的影响后,水分对树脂固化反应起阻碍作用,并且水分越多,阻碍效应越明显;但在较高升温速率(15和20 ℃/min)条件下,20%MUF树脂溶液的DSC测试结果表明水分促进树脂固化反应,这可能是由分子运动加剧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有效控制热处理木材的颜色,对樟子松木材进行了不同温度和时间条件的热处理,采用CIE标准色度学系统表征木材颜色,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热处理木材的官能团。结果表明,明度变化是造成樟子松木材颜色差异的最重要因素。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木材发色团的比重增大,对可见光的吸收增强,最终导致木材颜色变深,明度降低。建议在工业化生产中,通过热处理温度来控制木材颜色,通过热处理时间对木材颜色进行微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