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临床设计背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l7例34侧成人躯干标本上,用显微解剖法观测第l—l2胸神经后皮支及其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及分布规律。结果:第l—l2胸神经后皮支的伴行动脉为肋间后动脉的背侧皮支。皮神经及其伴行动脉于脊柱两旁相应肋间穿出深筋膜,呈节段性、重叠性分布于背部皮肤,皮神经营养血管相互间形成丰富的吻合。结论:可设计以第l—12胸神经后皮支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相似文献   
2.
教学尸体,男性,成人(约50岁).解剖结果如下:一、股动脉在腹股沟韧带之下3cm处向内侧发出股深动脉,同一水平向外侧发另一支动脉,此动脉大小相当于股深动脉的1/2,此动脉往外下方行2cm即没入缝匠肌,继之在股直肌内侧(距发出点3cm)分出旋股外侧动脉.旋股外侧动脉向外行1.2cm没入股直肌深面,随之分为升支、降支及横支.升支较小.降支及横支近似等大.主干下行1cm即向内下发一支入皮下.主干继续下行1.8cm,即分成二终支入股中间肌及股外侧肌,入股中间肌者较小.在此支动脉发出点约0.5cm处发出一小支向上行,随即分成腹壁浅动脉及旋髂浅动脉,此两动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70例胎儿至成人尸体上观察舌下神经袢的形成和变异,发现舌下神经降支多为一支(90.91%),颈神经降支多来自C_2,C_8(67.14%),舌下神经袢可为U或V形,位置多在环状软骨弓以上。甲状舌骨肌全由舌下神经发支支配;肩胛舌骨肌上腹主要由舌下神经降支支配,其次为袢,肩胛舌骨肌下腹、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主要由舌下神经发支支配。就文献资料对比讨论,指出舌下神经袢及舌下神经降支和颈神经降支分别改称颈袢及颈袢上根、颈袢下根较为恰当。  相似文献   
4.
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提供临床应用基础。方法 :用乳胶灌注成人尸体 34侧下肢并解剖 ,对股后皮神经及血管进行详细的应用解剖学观测。结果 :股后皮神经在距离坐骨结节 (7.4± 1 .0 ) cm处的臀大肌下缘离开臀部进入股后区 ,沿深筋膜深面下行至月国窝上角附近分为若干终支 ,干长为 (2 2 .5± 2 .8) cm,沿途分支至股后区皮肤 ,下达月国窝横纹附近。其横径在臀大肌下缘、神经干的上中 1 / 3交点及中下 1 / 3交点分别为 (4.4± 0 .8) mm、(3.4± 0 .7) mm、(2 .2± 0 .8) mm。股后皮神经的血供为多源性 ,臀下动脉、月国动脉及股深动脉第四穿动脉组成轴型血管 ,股深动脉穿支作为节段性动脉。两组动脉沿神经干互相吻合成网 ,并与皮下及深筋膜下的血管网相交通。结论 :带股后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顺行或逆行筋膜皮瓣可用于转位或移值修复四肢等处创伤与皮肤肿瘤切除后所致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临床设计胸前区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7例34侧成人躯干标本上,用显微解剖法观测第2-6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外侧支及其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及分布规律。结果:第2-6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外侧支及其营养血管于胸骨两旁相应肋间穿出深筋膜,呈节段性、重叠性分布于胸前区皮肤。皮神经营养血管相互间形成丰富的吻合。结论:可设计以第2-6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外侧支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探讨羟基脲对雄大鼠密质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3月龄♂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羟基脲组,前者喂生理盐水1ml/kg,后者每周喂羟基脲混悬液(1ml/kg)3次。处死大鼠前第10天和第2天,分别给其皮下注射盐酸四环素(25mg/kg),因其能螯合钙并主要沉积在新形成骨基质钙化的起始点,这样就在骨表面形成双层荧光,表明了分两次注射四环素期间骨形成的情况。3个月后取两组大鼠胫骨中段用甲基丙烯酸甲脂包埋不脱钙骨,再进行切片,经磨成20μ的薄片用图象分析仪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羟基脲组和对照组比较:动态参数中内骨膜面皮质骨的骨吸收周长百分数增加156%(P<0.05),指示破骨细胞的活性明显增加,从而导致骨吸收增加;同时,机体为了阻止皮质骨的大量吸收,促使成骨细胞的数量、功能也增加,表现为内骨膜面皮质骨的荧光标记周长百分数增加80%(P<0.05)、骨矿化沉积率增加397%(P<0.05)和骨形成率增加529%(P<0.05),出现骨形成加速和骨吸收增加这样一种皮质骨高转化率的局面。但是,从荧光周长与吸收周长之比来看,羟基脲组实际上减少了36%,说明骨吸收大于骨形成且最终在静态参数中呈  相似文献   
7.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 ,其教学质量对医学生现读的学业与未来的工作生涯都会有重要的影响。而实验课的教学质量除老师外 ,教学准备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也会对整个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文就如何做好人体解剖学实验课的教学准备谈一些我们的做法与体会。1 熟悉教材 ,做到有的放矢实验课准备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就是要明确上课的内容和实验教学的顺序 ,以及具体的教学操作程序 ,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标本的暴露要求完全、结构清楚、层次分明、位置关系良好 ,且要有一定数量 ,以满足众多学生的学习 ,使每…  相似文献   
8.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cutaneous neurovacular flaps)是一类以皮神经血供为其成活基础的新型皮瓣 ,1992年由Masquelet[1 ] 首先提出。此后 ,Bertelli[2 ] 、Taylor[3] 经解剖学研究进一步证实了皮神经营养血管与皮肤血供的密切关系 ,并设计了皮瓣应用于临床。此类皮瓣血供可靠、有重建感觉功能的条件 ,可顺行或逆行转移 ,有些部位还可进行远位游离移植。近年来临床应用的术式颇多 ,研究发展较快。皮神经周围的营养血管在营养神经的同时 ,发支营养其周围的筋膜皮肤 ,此为该类皮瓣设计的解剖学基础 [4 ]。 Nakajima[5]的研究发现 ,浅静脉亦…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16具尸体(32侧)面神经下颌缘支的解剖,就面神经干分叉点,下颌缘支支数与支形、行程与颊、颈支吻合情况作了描述与分析.指出耳垂下端是确定面神经干分叉点的一个体表标志;下颌缘支有1~0支,与颊、颈支有广泛的吻合;下颌角、面动脉、面后静脉及下颌下缘是寻找下颌缘支的可靠标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舌神经的临床应用解剖。方法:采用32例灌注红色过氯乙烯的成人头颈标本上,对舌神经及其邻近结构进行了较系统的观测。结果:舌神经全长为(69.7±7.9)mm,以翼内肌为界将舌神经分为三段,①舌神经起始处至翼内肌后缘为第一段,该段长为(8.1±4.2)mm,直径(1.8±0.3)mm;②自翼内肌后缘至其前缘为第二段,其长为(32.2±5.3)mm,直径(1.9±0.3)mm;③从翼内肌前缘至舌神经分为舌下支和舌支之前为第三段,该段自翼内肌前缘至下颌下神经节中点为节前段,长度为(14.3±3.5)mm,直径(2.4±0.6)mm;从下颌下神经节中点至舌神经分支之前为节后段,长为(14.8±3.9)mm,直径(2.9±0.6)mm。该神经的分支有咽峡支、扁桃体支、舌下支和舌支等;而与舌神经交通的神经有下牙槽神经、鼓索神经、下颌下神经节、舌下神经和下颌舌骨肌神经。下颌下神经节的上下径与横径分别为(2.7±0.6)mm和(2.9±0.9)mm;根据它与舌神经的关系而分为融合型(46.9%)和游离型(53.1%)。舌神经及其舌支与下颌下腺管的关系极为密切,存在两个交叉,第一个交叉部位平对第二磨牙的占9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