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研究干旱对毛白杨不同品种幼苗的生理生化影响及品种间的差异,以毛白杨的2个品种鲁毛50和易县雌株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干旱胁迫对其生长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以及品种间差异。结果表明:与水分条件良好相比,干旱胁迫显著抑制了2个毛白杨品种株高和基茎的生长速率。2个品种相比,干旱胁迫对鲁毛50的抑制幅度小于易县雌株。干旱胁迫对2个毛白杨品种的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明显不同:干旱胁迫显著累积了易县雌株的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同时显著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水平。但对鲁毛50而言,干旱胁迫对丙二醛、过氧化氢以及2种抗氧化酶几乎没有影响。因此,干旱对2个品种影响不同,鲁毛50比易县雌株表现出更强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2.
紫外线B辐射增强对大豆生长及光合作用相关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明确UV-B辐射增强对植物生长发育,生物量以及光合作用相关指标的影响,有助于阐明UV-B辐射对植物影响的生理机制在人工气候室内采用平方波模型,在大豆植株上方悬挂紫外灯,照射强度为15 μW·cm-2,每天照射8h 研究在剂量下大豆植株在干物质积累、色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PSⅡ反应中心最大光能转换效率以及光合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对大豆生长具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播种后20 d、40 d和60 d的UV-B处理的大豆植株株高分别降低4.9%、13.8%和10.6%;鲜重及干重分别减少17.8%、10.7%、25.5%及22.3%、20.9%、25.6%;叶绿索含量分别降低3.2%、13.2%和29.4%;PSⅡ反应中心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分别降低3.4%、1.3%和3.2%;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降低25.3%、45.2%和19.5%;叶面积分别减小15.2%、20.4%、和41.6%;光合速率分别降低10%、25%和16%,作为一种保护性适应,UV-B处理增加了花青素及类胡萝卜素的含量.uV-B辐射对生长和生物量的抑制作用可能主要是由于光合速率下降及有效光合面积减少所致.  相似文献   
3.
远距离运输时间、温湿度条件、运输车条件等因素会影响种蛋质量和孵化指标,尤其在远距离运输时,保证种蛋质量不下降是运输中的难点问题。为此,本文从减少种蛋远距离运输次数、控制好种蛋储存时间、降低种蛋的破损率、运输过程温湿度控制等方面介绍了远距离运输保证种蛋质量的有效措施,从而确保种蛋质量和高孵化率。  相似文献   
4.
增温对毛白杨幼苗叶绿素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毛白杨鲁毛50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气候室内模拟温度增加(+2℃和+4℃)的环境条件(对照为常温条件),研究了温度升高对毛白杨幼苗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同常温下生长的毛白杨相比,增温2℃和增温4℃处理都显著降低了毛白杨幼苗的叶绿素a(Chla)和总叶绿素(Chla+b)含量,降幅分别为12.97%和13.66%,11.91%和12.61%。但2种增温处理对叶绿素b(Chlb)和Chla/b的影响不显著,降幅分别为6.84%和7.53%,6.96%和6.60%。增温2℃和增温4℃处理对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几乎没有影响,但对电子传递效率(Yield)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的影响效果不同:增温2℃几乎没有引起Yield值和qP值的变化,但增温4℃却显著降低了Yield值和qP值,降幅分别为7.11%和12.74%。同时,增温2℃和增温4℃都显著降低了毛白杨幼苗的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降幅分别为6.47%和7.09%。从2种增温处理对毛白杨幼苗叶绿素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来看,增温对毛白杨幼苗Chla及总叶绿素含量具有抑制效应,同时对毛白杨幼苗光合电子传递过程及效率也具有一定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5.
为给未来气候环境下小麦育种和栽培提供依据,以鲁麦14为材料,在人工模拟条件下研究了大气CO2浓度倍增和UV-B辐射对冬小麦幼苗生长发育和抗氧化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大气CO2浓度倍增可增加冬小麦株高,比叶重、地上部干重和分蘖数,显著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类黄酮含量,降低了细胞膜透性;而高剂量的UV-B处理效应与此相反.在高CO2浓度和UV-B复合处理下,CO2倍增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增加类黄酮含量,修复膜过氧化损害,明显减缓由高剂量UV-B辐射对冬小麦的不利影响,有利于小麦幼苗生长发育.说明高浓度CO2可以缓解UV-B辐射对冬小麦幼苗生长产生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6.
为给未来气候环境下小麦育种和栽培提供依据,以鲁麦14为材料,在人工模拟条件下研究了大气CO2浓度倍增和UVB辐射对冬小麦幼苗生长发育和抗氧化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大气CO2浓度倍增可增加冬小麦株高、比叶重、地上部干重和分蘖数,显著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类黄酮含量,降低了细胞膜透性;而高剂量的UVB处理效应与此相反。在高CO2浓度和UVB复合处理下,CO2倍增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增加类黄酮含量,修复膜过氧化损害,明显减缓由高剂量UVB辐射对冬小麦的不利影响,有利于小麦幼苗生长发育。说明高浓度CO2可以缓解UVB辐射对冬小麦幼苗生长产生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强光胁迫对冬小麦幼苗叶片色素含量的影响,比较品种间的耐性差异。[方法]以18个冬小麦品种的幼苗为试验材料,当第二片叶完全展开时进行3 h的强光处理,采用反射光谱仪测定叶片色素含量。[结果]临时强光胁迫对冬小麦幼苗色素含量的影响较为复杂,多数品种冬小麦幼苗的花青素、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受到临时光胁迫的抑制,少数受到促进或效果不明显。从色素含量来判断,山农12、临麦2号、天y9220、晋麦69、NCW4、农大6044的花青素、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均被短时间强光促进,是耐性品种;旱2、A115、山农14、山农15、泰农2413、山农164和鲁麦14均被短时间强光抑制,且抑制程度较大,是敏感品种。[结论]为今后冬小麦的抗性育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UV-B辐射增强及CO_2浓度升高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8年以日本粳稻品种Sasanishiki为研究材料,利用开放式气候室,以正常CO2浓度350±50mg/L和自然光照处理为对照,设置UV-B 14.7k J/(m2·d)、CO2700±50mg/L及CO2+UV-B复合3个处理,研究了CO2浓度升高及UV-B辐射增强对该品种水稻糙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稻单株产量CO2浓度升高处理增加21.78%,而千粒重、单株穗数、穗粒数及结实率无显著变化。结实率与单株产量UV-B辐射增强及复合处理分别降低6.44%、6.13%、14.89%、14.79%。千粒重复合处理降低5.28%。(2)CO2浓度升高及复合处理导致糙米的完整粒比率下降(29.54%~42.18%),断裂粒(29.73%~103.25%)和未成熟粒(30.71%~176.36%)的比率增加。UV-B胁迫下,未成熟粒比率增加幅度均小于CO2单独处理及复合处理。(3)UV-B辐射增强、CO2浓度升高及复合处理均显著增加脂肪酸含量(32.6%~76.29%)和蛋白质含量(5.3%~28.0%),而对水分和支链淀粉含量没有影响。综上所述,UV-B辐射增强显著抑制了水稻产量;CO2浓度升高显著增加水稻产量,但在本试验设计范围内,CO2浓度升高并未缓解UV-B辐射增强的抑制效应;UV-B辐射增强、CO2浓度升高及二者复合处理均显著改变了该品种稻米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9.
铝胁迫对刺槐幼苗光合色素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年生盆栽刺槐幼苗为试材,采用温室控制,研究0、0.5、1、2 mmol/L 铝胁迫对刺槐幼苗光合色素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5、1、2 mmol/L 3种铝浓度胁迫的刺槐幼苗,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增加,且随着铝浓度增大而增加,叶绿素a/b显著降低,且随着铝浓度增大而减小,刺槐幼苗根、茎中铝元素含量均显著高于未胁迫处理的;2 mmol/L铝浓度胁迫的刺槐幼苗根、茎、叶,其碳元素含量均显著低于未胁迫处理的,而1 mmol/L铝处理仅叶片中碳元素含量显著低于未胁迫处理的;除0.5、1 mmol/L铝处理下的刺槐幼苗根氮元素含量没有显著变化外,3种铝浓度胁迫处理的刺槐根、茎、叶氮元素含量均显著低于未胁迫处理的;与未胁迫处理相比,0.5 mmol/L铝胁迫处理的刺槐幼苗叶片碳氮比和0.5、1 mmol/L 铝胁迫处理的刺槐幼苗茎碳氮比均显著增加。刺槐能够忍耐较低的铝浓度胁迫,并能在高浓度胁迫下累积铝,可通过栽植刺槐对一些铝污染地区进行植物修复。  相似文献   
10.
以冬小麦品种聊麦16号的幼苗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0、25、75、100、150、200 mmol/L共6种不同浓度的NaCl胁迫处理,研究盐胁迫对小麦幼苗叶片光合色素和细胞膜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5 mmol/LNaCl溶液处理后的幼苗,其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绿素总量略有增加,丙二醛含量、电导率略有降低,但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当浓度超过25 mmol/L时,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绿素总量均显著降低,丙二醛含量和电导率显著增大,小麦光合色素和细胞膜的损伤程度均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