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刺盲蝽属(Campylomma)昆虫既可取食植物如棉花,苹果,梨,芒果和茄子等,对农作物造成一定的危害,又可捕食多种害虫并成功地应用于生物防治。在害虫与益虫之间难以作一个明确的界定。本文介绍了该属昆虫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和研究进展,旨在为该属昆虫作为害虫和天敌昆虫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
杂食性盲蝽在生物防治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概述了国内外杂食性盲蝽的主要种类、杂食性盲蝽对小型节肢动物的捕食作用、对植物的危害 ,以及国外应用杂食性盲蝽进行温室害虫生物防治现状。讨论了我国应用杂食性盲蝽防治害虫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节瓜蓟马的新天敌——中华微刺盲蝽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首次发现中华微刺盲蝽Campylomma chinensis Schwh捕食节瓜蓟马Thrips palmi Karny且对田间节瓜蓟马种群数量的减少起重要作用。本文研究了该虫的形态特征、捕食过程和取食范围。结果表明中华微刺盲蝽为多食性昆虫,能取食多种小型昆虫及多种昆虫的卵:在田间,中华微刺盲蝽与节瓜蓟马数量的跟随现象明显;通过释入盲蝽,能使节瓜蓟马种群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4.
小菜蛾防治适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小菜蛾对菜心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建立了菜心产量和质量回归模型。对模型的分析发现菜心6~9叶期是小菜蛾为害引起菜心产量和质量下降的关键时期。本文还研究了小菜蛾对不同生长期菜心产卵选择性,结果表明:4~5叶期菜心上的着卵量最多,2~3叶期的菜心上的着卵量最小,综合上述研究结果,提出将菜心6~9叶期确定为小菜蛾防治适期。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田间调查,分析了小菜蛾卵、幼虫、蛹在菜心、芥兰、西蓝花菜株中的垂直分布,结果表明,卵的平均位置在心叶以下第二片叶,幼虫在心叶,蛹的分布则较均匀,本文还分析了小菜蛾的垂直运动规律及机制,为田间抽样及化学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小菜蛾产卵对寄主的选择性及其应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广州,深圳种植的几种主要十字花科蔬菜,研究了小菜蛾对寄主的选择性,室内试验和田间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小菜蛾对芥菜,菜心的嗜好性最大,对萝卜,白菜次之,对芥蓝,花椰菜最差,根据小菜蛾喜受在芥菜上产卵这一特性,进行了芥菜与芥蓝套种诱集防治小菜蛾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套种田中芥蓝上的小菜蛾卵数量都显著低于单种田(P〈0.05),在芥蓝生长后期,单种田芥蓝中卵数量高出套田近10倍,芥菜中数量是芥蓝中的  相似文献   
7.
燕窝具有极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原本采自悬崖峭壁的天然岩洞。随着燕窝消费需求的增加, 东南亚国家将金丝燕(Aerodramus fuciphagus)逐渐从岩洞引向“燕屋”生产燕窝,形成经济规模庞大的 “燕屋”产业。文章综述了生产燕窝的金丝燕的种类、分布、生物习性等,重点介绍了马来西亚“燕屋” 发展过程以及建造的主要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利用扩散系数(C)和离散分布的理论拟合,对越北腹露蝗Fruhstorferiola tonkinensis 1~5龄若虫的田间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龄蝗蝻均呈聚集分布,1~5龄蝗蝻的C分别为879.578、152.742、22.972、6.053和6.150,1龄蝗蝻聚集度最高,3龄后开始扩散.1~3龄蝗蝻的空间格局可用Neyman A型分布拟合,4~5龄可用负二项分布拟合,即1~3龄呈核心分布,4~5龄演变为嵌纹分布.1龄蝗蝻平均每个聚团的个体数(m2)为878头,2~3龄调查范围内的平均蝗团数(m1)增加,平均每蝗团的个体数(m2)减少.4~5龄聚团瓦解.  相似文献   
9.
蝗卵蜂(Scelio spp.)是蝗虫卵期唯一的重要寄生蜂,是多种蝗虫重要的自然致死因子,具有在蝗虫生物防治中应用的潜力.为此,概述了有关Scelio属的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生物防治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广东褐稻虱生物型致害力增强和抗性品种抗性减退的现状,对从国际水稻研究所引进的抗褐稻虱水稻种质资源进行抗性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在174份鉴定材料中,获得5份高抗种质,8份中抗种质.同时还进行抗性单株系筛选,通过抗性鉴定、单株繁育和株系抗性鉴定,获得了对广东高致害力褐稻虱种群具有较高抗性的株系11个,这将为广东的抗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