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实验选用泌乳摩拉水牛16头、尼里11头及其与中国水牛杂交后代三品杂12头,分别测定乳头括约肌紧张度和乳房内压。结果表明:排乳反射前乳头括约肌紧张度超过500mmHg负压的,摩拉约占40%,尼里77%,三品杂100%;排乳反射后,500mmHg负压以下的三种水牛分别占93%、77%和46%。排乳反射前的乳房内压:摩拉、尼里、三品杂分别为9.59±0.58,10.25±0.67,7.66±0.63mmHg;排乳反射后,相应升至28.43±2.15,36.07±3.49,32.00±3.79,峰值分别为40.00±1.59,46.97±2.86,42.37±3.63mmHg。升至峰值所需时间分别为67.63±7.55,53.65±8.60,47.42±8.73s(秒)。尼里水牛的结果表明,乳头括约肌紧张度与乳房内压呈显著负相关。三种水牛的乳房和乳头的测量结果初步表明,都能适应机器挤奶。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出科技支撑广西农业转型的对策措施,为加快广西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分析科技支撑广西农业转型取得的成效、存在问题及广西农业转型对科技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科技支撑广西农业转型的对策措施.[结果]科技进步促进了农业生产水平显著提高、科技创新有力支撑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多措并举不断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科技进步加快了高效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但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有效供给不足;成果转化渠道不畅,成果转化速度不快;农民整体素质不高,科技应用能力不强;科技管理水平不高,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创新保障条件不足等问题.[建议]应加强优势特色主导产业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优化农业科技结构,提高农业科技总体水平和适用性;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能力和水平;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对科技的吸纳接收能力;突出现代农业科技理论基础研究和前沿领域原始创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建设,增强创新保障力;着力强化科技创新及转化推广服务两支人才队伍建设;深化农业科技合作交流,以促进科技支撑广西农业转型.  相似文献   
3.
选用泌乳摩拉水牛19头、尼里14头和三品杂11头,测定排乳反射潜伏期,各乳叶的乳池乳、反射乳和残留乳,并采乳样测定干物质含量,乳脂率和乳脂球直径。观测排乳速率的动态变化。 结果表明:排乳反射潜伏期以摩拉较长,且易出现排乳抑制,尼里居次,三品杂较短。乳池乳依次为5.24±3.92,3.13±2.83,2.58±1.07%;反射乳为82.29±20.66,86.83±31.55,91.08±18.19%;残留乳为12.17±5.17,5.79±2.25,10.60±6.43%。三部分乳的干物质含量、乳脂率和乳脂球直径一般以残留乳最高,乳池乳较低。左右两侧乳叶泌乳量相似。排乳持续时间4—12分钟,排乳高峰多在第2—4分钟,往往有排乳间断现象。  相似文献   
4.
挤奶水牛饲喂双乙酸钠的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证明,乙酸钠在畜体内可分解乙酸根与钠离子,乙酸是乳脂肪的前体。据报道,牛乳中50%的脂肪酸是由乙酸钠所合成的它在机体中贮存量的多少,直接决定着乳脂率的高低。双乙酸钠是乙酸钠的衍生物,为了验证其喂牛效果,我们用来进行饲喂挤奶水牛的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材法与方料 1991年8月至11月,在广西水牛研究所进行本试验,试验采用同期交叉比较法。试验牛从挤奶的水牛群中挑选胎次、泌乳天数  相似文献   
5.
6.
<正> 近十年来,我国畜牧工作者对水牛繁殖工作如人工授精、冷冻精液、同期发情进行了研究,但对奶水牛的若干季节性繁殖性状报道不多,特作本题的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收集的资料为1976~1985年广西区畜牧研究所饲养的三群共179头母水牛的各项繁殖和气象数据。这三群水牛的饲养管理完全相同。全年每日放牧7~8小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区柑桔冰冻灾害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调查得到了桂林市水果办和柳州、资源、全州、阳朔、柳城等市县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上述6市县科技局局长蔡耀中、杨怀刚、蒋步波、莫桥弟、严钟卫、龙秋生等同志及富川县副县长林婕参加了调查工作,一并致谢.  相似文献   
8.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