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园艺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试验于2004~2006在广东省汕头大学生物系遗传实验室进行。供试油柿幼果6月中旬采自汕头市澄海区栽培的成年油柿树。切取油柿幼果种子,用70%酒精表面消毒30 s,0.1%升汞浸泡15 min,无菌水冲洗6次。切开种子,取出幼胚,切除胚根、胚芽和子叶,将胚轴横切几处伤口后接种于预先配好的培养基上培养。分别以MS、1/2MS、MS(1/2N)为基础培养基,添加0.05 mg•L-1IAA和2.0 mg•L-1 ZT,将胚轴接种于培养基上培养,试验基础培养基种类对不定芽再生的影响。以MS(1/2N)为基础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IAA(0.01、0.05、0.1 mg•L-1)和ZT(0.5、2.0、5.0 mg•L-1),确定不同浓度的激素组合对不定芽再生的影响。以1/2MS为基础培养基,添加0.1 mg•L-1 IAA和不同浓度的ZT(0.5、2.0、5.0 mg•L-1)和BA(2.0 、5.0、10.0 mg•L-1),试验不同种类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对胚轴不定芽再生的影响。培养8周后统计再生结果。所有培养基均添加0.8%琼脂、3%蔗糖和500 mg•L-1PVP,pH调至5.8后于121℃高温灭菌15 min(下同)。培养物置于28℃、光周期为12 h、光照度为60 µmol•m-2•s-1的条件下培养。 用两种方法诱导生根:一种是把再生芽基部浸入250 mg•L-1 IBA溶液中不同时间(15、30、45 s)后接种于无激素的MS(1/2N)培养基;另一种是切取再生芽直接接种于单独或组合添加了IAA(0、0.25、0.5、1.0 mg•L-1)、IBA(0、0.25、0.5、1.0 mg•L-1)、NAA(0、0.5 mg•L-1)的MS(1/2N)培养基。先暗培养9 d再移至光照下培养。 结果表明,外植体接种后逐渐从乳白色转为暗黄色,2周左右即有褐色、致密的愈伤组织形成,3周后开始出现绿色芽点。大部分不定芽形成于胚轴基部的伤口末端和侧面,而顶部较少,单个外植体最多可再生17个不定芽。试验的3种基础培养基中,MS(1/2N)效果最好,其愈伤形成率、不定芽再生率和外植体平均不定芽数分别为100%、48.3%和4.3个;MS培养基效果最差,各指标分别为90.4%、22.4%和3.5个;1/2MS的效果居于前两者之间。 在不同浓度的IAA与ZT组合中,IAA 0.1 mg•L-1与ZT 2.0 mg•L-1组合的愈伤形成率、不定芽再生率和外植体平均不定芽数分别达到100%、81.7%和5.3个,均显著高于其它组合。ZT浓度较高(大于2.0 mg•L-1)时再生率均超过40%,随着IAA浓度的增加,形成的愈伤组织也增加。ZT诱导不定芽的效果明显好于BA,BA浓度从2.0 mg•L-1升高到10.0 mg•L-1,不定芽再生率和平均不定芽数分别从20.5%和2.2个下降到0。 试验结果显示,用250 mg•L-1IBA浸泡基部30 s和45 s时生根最快,第7天即有不定根出现,但形成的不定根较细,植株生长缓慢。添加了不同浓度、不同种类生长素的培养基中,以IAA和IBA各0.5 mg•L-1的组合,再生苗生根较快,生根率和平均根数分别达到100%和3.2条,且愈伤少、侧根多、植株生长快且健壮,移栽后易成活,为本试验中的最佳组合。再生植株经炼苗后移栽,30 d时成活率达96.2%。  相似文献   
2.
谢启鑫  庄东红  吴奕恒 《果树学报》2007,24(2):157-161,F0003
以油柿下胚轴为材料进行了不定芽再生和再生苗生根的研究,旨在建立油柿的离体再生体系,为转基因操作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在所试验的所有培养基中,MS(1/2N)+IAA0.1mg/L+ZT2.0mg/L最适合油柿下胚轴培养,其不定芽再生率和外植体平均不定芽数最高,分别为81.7%和(5.3±2.1)个。再生苗接种于添加IAA和IBA各0.5mg/L的MS(1/2N)培养基上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达100%,平均根数达(3.2±1.4)条,平均根长度为(2.4±1.0)cm,且侧根较多、植株生长迅速而健壮。再生苗生根后移栽,30d时成活率达96%。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