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2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3篇
  70篇
综合类   70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农业县规划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有青麸杨人工纯林中,采取生荒法以优化肚脱蚜侨蚜及冬寄主生境,可使肚倍蚜春迁蚜上树率增加38.4倍;在倍树树权处缠绕细茅草,能有效的助长和保护肚倍蚜春迁蚜的上树,使其单株平均结倍数量及产量分别增加2.6倍和2.5倍;选植复叶为13小叶类型的表杨,其自然单个倍重高于其他小叶数类型;采用合理修剪、重疏花、摘心控梢、环割节留技术,能有效地促进肚倍单个与群体重量及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成龄苹果园树盘养蚯蚓的综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成龄苹果园树盘养蚯蚓的综合效应研究薛进军(河北农业大学邯郸分校,永年057150)辛德惠,吴文良,崔元林,严清江(北京农业大学)(河北省邯郸市马头镇)很多试验证明,成龄果园树盘覆盖是一种受推荐的土壤管理制度。在覆盖的基础上加养蚯蚓,能建立起果树、蚯蚓...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乡镇淀粉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论述了乡镇淀粉工业发展带来的问题以及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同时指出应建立适合我国乡镇淀粉工业的生产模式,并提出今后乡镇淀粉工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以京郊生态村可持续发展管理模式研究为主体,对生态村建设的内涵及发展进行了回顾和分析。以怀柔区北宅村为具体实例,对北宅村实施生态村建设的措施以及为实现生态村建设的目标所进行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从而得出京郊生态村以集体经济为龙头,用科学的方法健全资产管理的法律监督机制,发挥组织体系的服务功能,加大农业教育投资,提高村民生活的整体水平,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农业投入的三个基本类型,即基础性投入,生产性投入和防护性投入,分析了它们的特点,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并联系实际提出了改善我国农业投入的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重大线性工程建设下山区乡村聚落空间演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王健  王健  吴文良 《农业工程学报》2020,36(24):236-246
区域重大线性工程建设对传统山区乡村聚落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乡村聚落发展步伐被打断或加快,驱动乡村聚落发展演变与重构,对这一影响和演变过程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区域重大线性工程与社会经济对传统山区乡村发展产生的外部性,为山区乡村振兴政策制定与发展策略选择提供参考。该研究以河北省赤城县大海陀乡为研究对象,基于1999、2009、2019年3期遥感影像数据,结合空间分析、景观格局指数、Voronoi图及Logistic回归模型,科学识别重大线性工程驱动下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大海陀乡的乡村聚落在高速公路建设前后两个阶段表现出散乱式的斑块数量增长型扩张、集聚式的斑块面积增大型扩张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重大线性工程建设加快了乡村聚落的扩张速度,促进了村庄聚落的内部集聚。2)重大线性工程的建设为构建聚落环境提供社会经济支撑,具有瞬时性与外界强干扰性,驱使大海陀乡乡村聚落从自然资源依附到经济社会依附的演变,形成跨域式的影响效应。3)大海陀乡乡村聚落呈现出"要素-结构-功能"的循环演变机制,内外因素的作用下主体行为的多元模式、自然发展演变与外界力量冲击下三生系统的耦合关系是乡村聚落演变的主要驱动力。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重大线性工程建设是加强城乡要素流通与转变村民生产生活观念的基石,需统筹城乡资源,加强规划引导与整治措施,促进村镇体系重构。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针对北京郊区汇源与正谷有机蔬菜基地,通过对不同蔬菜生产基地取样分析,研究有机和常规蔬菜生产条件下土壤养分平衡特征,分析有机生产蔬菜和土壤的15N特征。结果表明,(1)有机蔬菜生产与常规生产对比,由于施肥数量不同,汇源有机蔬菜基地土壤N、P及K盈余量(分别为356~472kg·hm-2、298kg·hm-2和200~226kg·hm-2)高于当地常规生产,而正谷有机蔬菜生产土壤N、P及K养分盈余量(分别为-164~190kg·hm-2、107.9~435.5kg·hm-2和-164.5~-136.8kg·hm-2)低于当地常规生产;(2)汇源有机蔬菜生产模式中,土壤N素养分有逐季累积的趋势,有机肥的N、P和K养分存在着不平衡性,这可能是造成0~20cm土层磷素大量累积的重要原因;(3)蔬菜类别不同,δ15N值不同,一般为叶菜类最高(10.49‰),果菜类次之(10.07‰),根菜类δ15N值最低(5.62‰);(4)植物不同部位δ15N值也有差异。针对圆椒的分析表明,圆椒叶δ15N(12.44‰)>圆椒果实δ15N(9.35‰);(5)土壤δ15N与土壤全N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回归方程为δ15N土壤=13...  相似文献   
8.
农业结构类型、资源效率及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哈福大学H.钱纳里教授认为,由于结构的不合理,造成了可利用资源未能充分利用,是欠发达和落后的本质和根源,因此,正确认识区域农业自身的资源优势,努力提高资源的转化效率是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传统农业贫穷落后及其不能为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收益率低下,因此,改造传统农业的出路就在于寻找一些新的生产要素作为廉价的经济增长源泉。两位经济学大师都把生产要素利用效率的提高作为经济增长的源泉。因此,区域农业的发展要以提高生态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增强农业经济的整体素质和…  相似文献   
9.
应用人力资本法、防护支出法和支付意愿调查法评估了华北高产粮区桓台县地下水农业面源硝酸盐污染的环境经济损失,并分析了不同评估技术对农业面源硝酸盐污染地下水环境价值损失评估的适用性,其适用性优先序为防护支出法的深井工程法>脱硝工程法≥人力资本法>支付意愿调查法。2 0 0 2年该县由农业地下水硝酸盐污染造成的年环境价值损失约为880万元(86 0 .8~1170 .1万元/浕) ,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1.1%~1.5 %。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野外模拟降雨试验,分析了撂荒荒坡、林草间作、农林间作、造林林地和坡耕地翻耕种植玉米、坡耕地翻耕休闲6种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流失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坡耕地及农林间作下地表径流中的有效钾和硝态氮含量高于撂荒荒坡、林草间作和造林林地。(2)撂荒荒坡、林草间作和造林林地沉淀泥沙中的全氮、全磷、全钾和有机质含量高于其它3种利用方式。(3)径流液养分和沉淀泥沙养分含量产流初期达到高值,之后趋于稳定。(4)不同形态的养分在泥沙中有富集现象;富集比在1.01~1.43之间,不同利用方式下富集比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