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74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对山羊舍饲提供形态学、组织学等方面的参考依据,试验采用组织切片方法研究了山羊在放牧及舍饲3,6,9,12个月各不同阶段皱胃组织学的变化.结果表明:山羊皱胃肌层厚度舍饲组与放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山羊皱胃腺区高度舍饲组与放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随着舍饲时间的延长增长高度不断增加;山羊皱胃黏膜...  相似文献   
2.
为了建立SD大白鼠高脂血症及脂肪肝模型,试验将SD大白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正常饲料、高脂饲料,连续饲喂30 d,测定SD大白鼠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胆汁酸,取SD大白鼠肝脏称湿重,计算肝脏指数(肝脏湿重与SD大白鼠体重之比),并取一小块肝脏组织置于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显微镜下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高脂模型组血清TC、LDL-C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高脂模型组血清HDL-C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高脂模型组肝脏指数、第30天胆汁酸指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高脂模型组SD大白鼠肝小叶结构轮廓基本消失,肝细胞形态不规则,大部分肝细胞肿胀呈气球样变,并可见肝细胞空泡变性,部分肝细胞出现溶解性坏死。说明采用高脂饲料饲喂SD大白鼠30 d可出现高脂血症,并且导致肝脏肿大、脂肪肝及部分肝细胞出现溶解性坏死。  相似文献   
3.
为了给山羊舍饲提供基础性的组织学理论依据,试验应用普通石蜡切片H.E.染色的方法对60只山羊的小肠进行了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小肠固有膜厚度舍饲组厚于放牧组,肠绒毛高度舍饲组高于放牧组,隐窝深度舍饲组浅于放牧组,肌层厚度舍饲组薄于放牧组;绒毛高度随舍饲月龄延长而有所降低,固有膜、肌层厚度的变化没有特别的规律性,隐窝深度...  相似文献   
4.
5.
6.
根据锡林浩特市某奶牛场临床型或隐性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情况,采集乳样47份、环境样品35份,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其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从乳样中共分离出13种细菌81株,从环境样中分离出主要致病菌6种34株。选择27种抗生素对主要致病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乳样和环境中的致病菌都对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药物敏感。乳样中的致病菌对青霉素、链霉素及磺胺类等药物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而环境中主要致病菌对青霉素G、新生霉素、氨苄西林表现出一定耐药性。对乳样和相应环境分离得到的细菌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者在药物敏感性和耐药性方面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为使手术创达到第一期愈合,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性预防措施,使所做的27例临床手术均获得一期愈合、主要措施如下: 器械消毒采用0.1%新洁尔灭溶液消毒,在手术过程中器械一直浸泡在此消毒药中。手术室地面用自来水冲洗,室外地面喷洒2%耒苏儿。手术区剪毛后,用0.1%新洁尔灭溶液消毒。病畜麻醉采用静松灵配合局部浸润麻醉。手术人员的手臂清洗之后,用0.1%新洁尔灭溶液消毒。严防感染的器官和内脏器官的内容物污染手术切口。创口一律用0.1%新洁尔灭溶液冲洗,散布青霉素,并作密闭缝合。大手术作术中输液。手术后的病畜至少注射7天青霉素和链霉素。手术创达到一期愈合,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一直是外料工作者研究盼主要课题,过去虽然采取多方面的予防措施,但在临床手术中仍经常发生感染,后来不断对消毒和具体操作进行探索与改进,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所施行的27例临床手术均获得一期愈合。牛病:瘤胃积食2例、瘤胃泡沫性臌气1例,瘤胃与腹壁粘连2例、瘤胃痿管1例、创伤性网胃炎2例、真胃右方变位1例、肠闭结1例、肾旁脓肿1例、腹壁疝1例、剖腹产10例、腹壁肿瘤1例。马属动物疾病:腹壁疝1例、尿道结石1例、膝盖骨上方脱位1例、屈腱挛缩1例。  相似文献   
8.
为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马耳他布鲁菌omp25基因并鉴定重组蛋白的抗原性,从马耳他布鲁菌中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扩增得到布鲁菌omp25基因片段,并将目的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重组质粒pET-32a-omp25转入大肠杆菌Rosetta中表达,用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表达蛋白。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T-32a-omp25,并在大肠杆菌Rosetta中获得了重组蛋白,重组蛋白与布鲁菌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重组质粒pET-32a-omp25可以在大肠杆菌Rosetta中成功表达,并且重组蛋白可与布鲁菌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说明该重组蛋白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该研究为以后疫苗的研制及布鲁菌病的检测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表达小反刍兽疫F蛋白的抗原位点用于检测与预防。方法用DNAStar分析小反刍兽疫的抗原位点,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病羊组织中PPRV的F基因的抗原位点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b中,最后用PCR、酶切和测序分析对重组质粒进行鉴定;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Rosetta中,经ITPG诱导表达PPRVF基因的抗原位点;用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抗原位点蛋白的表达。结果将RT-PCR产物电泳,得到与预期大小相符的特异性片段;对重组质粒PET-28b-F35-111(pZLW013)、PET-28b-F143-485(pZLW014)和PET-28b-F323-485(pZLW015)酶切后,均出现与预期相符的片段;DNA测序表明插入的片段的序列与小反刍兽疫F基因的抗原位点序列分别完全一致,其大小分别为251bp、1053bp和514bp;将重组表达的蛋白经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证明小反刍兽疫抗原位点F35-111没有表达、抗原位点F143-485和F323-485得到表达。结论成功表达了PPRVF基因的两段抗原位点蛋白,为日后检测与预防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试验以处于围产期的68头奶牛(以健康经产牛为对照组,患酮病、脂肪肝、胎衣不下牛为试验组)为研究对象,在奶牛产前第15,8,1天和产后第1,8,15,22天分别采集颈静脉血检测血清中甲状腺激素[四碘甲腺原氨酸(T4)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促甲状腺激素(TSH)、碘(I)的含量。结果表明:健康的经产牛围产期血清中T4、T3、TSH、I均呈现波浪式动态变化,最高值分别出现在产前第1天、产后第22天、产后第1天、产前第15天;TSH最低值出现在产前第15天,其他检测指标最低值出现在产后第1天。患酮病的奶牛和患脂肪肝的奶牛围产期处于缺碘状态,其产后甲状腺机能出现减退;患脂肪肝期间同时伴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胎衣不下的奶牛围产期碘含量低于正常值,其产犊前后伴发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奶牛血清中T4与TSH、T3、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49,0.535,0.691;T3与TSH、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02,0.4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