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植物保护   5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根据1956年的材料,米泉县的稻瘟病不仅发生普遍,而且为害严重,甚至在幾天之内便造成  相似文献   
2.
通过1974~1978年的试验证明:麦类赤霉病菌[Gibberella zeae(Schw.)Perch.)的两种孢子,随病残体置于淹水条件下,经18—20天全部失去其发芽力。病菌在以三麦—早稻—后季稻三熟制为主的上海地区,不能在早稻、后季稻水田中越夏越冬,或麦收后侵入水稻,稻收后以菌丝体在稻桩内潜伏越冬。引起稻桩上春季产生麦赤霉病菌子囊壳的初次菌源,不是传自腐生在稻田土表的病菌菌丝体,而主要是来自混在播种材料中的带病麦粒。  相似文献   
3.
吴治身 《植物保护》1984,10(3):24-24
江西萍乡、宜春、万载、吉安和永丰等地栽种的漆树[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Stokes)F.A.Barkley],近几年来不断发生死亡现象,1980年7月和1981年7月的两次调查发现,这是由一种顶死病真菌所引起的。病区的漆树被害株率平均可达20%左右,最高竟达40—60%,已成为发展漆树种植业的一大障碍。  相似文献   
4.
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 (Linné)]是烏魯木齐地区十字花科蔬菜上最主要的蚜虫。从9月下旬开始,在晚甘藍、晚苤藍及大白菜等蔬菜靠近地面的根、茎凹陷处,以及叶柄基部和叶片上产卵。蚜卵既可随寄主在菜窖里越冬;也可在菜株残体上露地越冬。露地越冬蚜卵,一般不能成为早春的有效蚜源,因其孵化率极低;孵化出来的少数干母,由于不能及时得到食料或因气候不适合,难以存活。越冬蚜卵于4月下旬孵化,5月中旬末产生有翅蚜,主要先在越冬寄生及冬蘿卜留种株上繁殖;到5月下旬至6月初,才陆續迁飞到春、夏十字花科蔬菜及春油菜上,大量繁殖和为害。7月下旬至8月初,晚甘藍与晚苤藍上的蚜虫便成为大白菜和冬蘿卜苗期的主要蚜源。甘藍蚜在烏魯木齐地区,无論是在菜窖里,或是在露地残株上,均不能以成蚜越冬。  相似文献   
5.
一、基本情況 实踐證明,在叶鲁番的良好气候条件下,不仅可以栽种我国工业急需的长绒棉,同时更适於  相似文献   
6.
从1956年开始,大白菜花叶病在乌鲁木齐市郊区随着甘蓝及苤蓝生产面积的扩大而加重为害,特別是在1958年以后,为害更加猖獗。一般轻病田损失40—60%,发病严重的损失达100%。在西郊的头屯河农場和人民公社,由于本病流行,自1958年至1964年大白菜几乎完全失收,迫使这些单位连年缩減大白菜的生产面积,并相继放弃了种植大白菜。因此,直接影响了城乡大白菜的供应、集体经济的巩固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为广大群众和各级政府近年来所十分重视。在毛主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阶级斗爭,生产斗爭、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的鼓舞  相似文献   
7.
在烏魯木齐地区,有翅甘藍蚜的迁飞高峯期与大白菜幼苗花叶病的发生密切有关。如迁飞高峯期在极易感病的大白菜幼苗初期(7月下旬),則病害发生普遍而严重;若迁飞高峯期推迟到8月中旬,則病情显著減輕。 1960至1963年研究观察結果指出,烏魯木齐地区6月份及8月上旬的降雨量,对有翅甘藍蚜在整个生长季节中的发生量、迁飞量与迁飞高峯期,有直接的影响,是决定本地区大白茶花叶病大区流行程度的主要因素。甘藍面积的扩大、毒源与蚜源距离的縮短、甘藍的零散栽种,职及种植甘藍的年数增多等情况,是促使大白菜花叶病小区流行程度更趋严重的因素。在病情特重的烏魯木齐地区,采用大白菜晚播措施,不能达到減輕病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甘藍蚜、桃蚜和棉蚜的有翅型与无翅型,均能传播大白菜病毒病,其中以甘藍蚜为最主要的传毒介体。一头带毒蚜可使80%的健苗发病;一头无毒蚜經吸毒一分钟的传病率为35%;健苗經一头有毒蚜传毒一分钟,就有10%发病。病毒系非持久性的,蚜虫一次吸毒后的传毒期限为25分钟左右。在烏魯木齐地区,有翅甘藍蚜全年中的迁飞高峯期,都是在7月下旬。証实了这时期与大白菜病毒病的流行,有极密切的关系。当年春、夏季播种的甘蓝和苤藍,尤其是晚甘蓝和晚苤蓝,是大白菜(包括冬蘿卜)苗期的初次毒源和蚜源。初步認为,能感染病毒的几种十字花科及藜科杂草,不是本病病毒和甘藍蚜的重要越夏寄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