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篇
综合类   6篇
园艺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2.
对1989年—1996年孔隙水的水化学资料的分析、对比,查明了地下水化学组分等分布特征。在孔隙水污染现状评价基础之上,再结合当地的环境条件的分析,认为引起孔隙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并非是河流渗漏,而是农业污灌水的入渗  相似文献   
3.
水稻精量穴直播机的引进及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水稻机械化穴直播技术在浦东新区水稻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可行性,引进了华南农大的2BD-10等行距水稻精量穴直播机,在惠南和周浦镇进行了试驾和机穴播试验研究,从机器性能、水稻经济性状、农艺性状等方面,与机条播、人工直播等水稻直播方式进行了对比,并初步分析了水稻不同直播方式之间农艺性状及产量差异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机械化穴直播分蘖势强,群体结构合理,穗粒结构协调,光合速率高,干物质积累多,抗倒能力增强,产量明显优于水稻机条播和人工直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为丰富湖南省郴州地区水果品种,从陕西省洛川县引进红富士苹果栽植,并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观察,对其栽培生产管理技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反硝化作用下苯胺降解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室内土柱动态模拟实验来模拟渭河渗滤系统,研究了反硝化作用下,苯胺在该系统中的环境行为及净化机制。结果表明,河流渗滤系统中苯胺的环境行为主要为吸附作用和生物降解作用。且400mg·L-1苯胺在反硝化条件下能够100%降解,其净化率达到100%,说明反硝化作用下河流渗滤系统对苯胺有很大的去除作用,同时渗滤的结果容易产生其他环境效应,例如系统pH的变化、渗透性能的变化等。  相似文献   
6.
山东淄博孝妇河流域孔隙水污染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耀国  李广勋 《农业环境保护》1999,18(3):111-114,140
对1989年-1996年孔隙水的水化学资料的分析、对比、查明了地下水化学组分等分布特征。在孔隙水污染现状评价基础之上,再结合当地的环境条件的分析,认为引起孔隙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并非是河流渗漏,而是农业污灌水的入渗。  相似文献   
7.
采集渭河河床沉积物及沿岸地下水含水层介质,装置土柱进行动态实验,研究了硫酸盐还原条件下,苯胺在河岸渗滤过程中的转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硫酸盐还原条件下,土著微生物经驯化后,可使绝大部分的苯胺在河岸渗滤过程中发生降解,甚至矿化;(2)基于微生物生长动力学特征,利用保守物质弥散理论及类比方法的研究发现,土著微生物对苯胺降解具有较长的适应期:(3)硫酸盐还原条件下的苯胺降解,必须经过脱氨作用,同时还可能会产生对微生物生命活动不利的中间产物。本次实验研究中.淋滤液苯胺浓度为33.50mg·L^-1,渗出液中最低稳定在2mg·L^-1左右,其平均去除率为93.16%,矿化率大致为62.13%。中间产物中以H2S对微生物的影响最为显著,土著微生物的适应期约为14d。  相似文献   
8.
利用表面活性剂强化去除土壤中NAPLs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评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表面活性剂去除土-水系统中非水相流体(NAPLs)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其作用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大量研究表明,表面活性剂能促进NAPLs从土壤颗粒中解吸,并通过增溶和增流作用改善NAPLs在土壤中的溶解和迁移能力,进而提高抽出处理法的去除效率。同时,表面活性剂对NAPLs的生物降解也有一定影响。表面活性剂对NAPLs去除效率与其种类和投加浓度、土壤异质性、电解质和温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利用野外现场试验与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河岸渗滤作用(RBF)对沿岸地下水的保护及对入渗河水的氮去除功效。结果发现,RBF可以减缓污染河流对沿岸地下水的影响,防止地下水组分浓度的剧烈变化;在河水入渗初期,主要发生硝化反应,随入渗的深入,反硝化作用趋于加强,使系统具有一定的脱氮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