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1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外源海岛棉DNA诱导中棉性状的变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远缘杂交日益成为育种中扩大遗传变异的手段.我们用中棉和陆地棉种间杂种为材料,先后育成长绒2号,江苏棉1号、3号.但长期以来,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和杂种的不孕性,阻碍了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目前找到一些新的解决方法.例如,外源海岛棉DNA诱导陆地棉能引起性状变异.四倍体棉种海  相似文献   
2.
棉花DNA导入苎麻的RAPD验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寻找通过超干胚浸泡法已经将湘棉12号DNA导入苎麻湘苎3号基因组中的分子证据,对所产生的变异后代进行了RAPD验证,所用80个随机引物中,有6个引物检测出变异材料97-24与受体的DNA多太 ,3个引物检为异材料97-28与受体的多太,4个引物检为异材料97-4与受体的多态性,并且有2个引物在变异后代中扩增出供体特异带,这些结果说明棉花DNA导入苎麻后引起了后代基因组的变异。  相似文献   
3.
农业分子育种 授粉后外源DNA导入植物的技术   总被引:100,自引:1,他引:99  
一个外源DNA导入植物的技术已在我国棉花和水稻育种上应用多年,成功地转移了不同来源的抗病或其它性状基因。由此得到的稳定遗传新品系在大田中已繁殖7-10代,有的已扩种200公顷。应用这一技术使供体DNA片段加入到栽培种的基因组中,育成一个新品种只需要3-4代,比常规育种6-8代的时间缩短一半。这一技术的要点是:授粉后使外源DNA能沿着花粉管经过的珠心通道进入胚囊,转化尚不具备正常细胞壁的卵、合子或早期胚胎细胞。转化率可高达10#+(-2),不需要原生质体的制备、细胞培养和再生植株。所用的DNA系带有目的基因的供体总DNA片段(10#+6-10#+7道尔顿)。这一技术的原理可以应用于任何开花植物。但针对不同植物的具体技术细则必需根据植物的花器结构以及授粉受精时间和过程来决定。这一生物工程技术简单,育种工作者容易掌握,而且任何基因源都可能用来进行基因转化,只要基因的结构与受体基因组相容,基因的产物能适应受体植物的代谢。应用这一技术就能筛选出有用的基因改良品种。  相似文献   
4.
动物疫情的发生或者传播会影响畜牧业的发展,也是关系人们健康的一项工作内容,随着养殖业的逐年发展,对动物检疫工作的要求也逐年加大,且百姓也十分关心动物检疫工作内容,由于动物检疫是关系到百姓切实利益的保护屏障.本文主要分析动物检疫工作的现状,并结合实际工作情况,介绍检疫的程序继而深入探究工作要点,分析出现问题,提出合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外源抗枯萎病棉DNA导入感病棉的抗性转移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我们从1978年开始进行外源DNA导入棉花的研究,已从外源海岛棉DNA导入陆地棉、中棉、棉属野生种以及苘麻DNA导入棉花等不同组合中得到了变异后代。1979年以来,我们用外源DNA导入的手段,又把抗病棉的抗病基因转移入高产、优质的感病棉品种中,转移率高达10~(-1)-10~(-2),並通过病圃筛选获得抗病、优质、高产的棉花新品种,同时探讨了在分子水平上的抗性转移规律。  相似文献   
6.
7.
郁郁青山,粼粼碧波,山清水秀,令人心旷神信.我们这些生活在喧闹市区的孩子们,生活在繁重学习中的中学生,能够有这样一个机会,从熙熙攘攘的人丛中走出来,从ABC中走出来,来到这美丽的资兴、繁华的郴州,参加省林业厅、郴州行署、资兴市政府联合举办的湖南省“资兴杯”中学生森林夏令营活动,心里感到十分高兴。在这次夏令营期间,我们兴致勃勃地游览了风光秀丽的东江水库、神秘奇特的兜率岩洞、群山叠翠的天鹅山国家森林公园;参观了资兴市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具有拼搏精神的郴州中国女排训练基地;开展了我爱森林演讲赛、林业知识竞…  相似文献   
8.
从生物化学的角度探讨远缘杂交的理论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我国广大贫下中农和农业科技人员培育的大量远缘杂交后代,从性状和染色体检查来看,有远缘精卵结合(远缘精卵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的结合)和非远缘精卵结合(远缘间程度多少不同的部分遗传信息的结合)两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