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周其宇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7):63-65,73
为探究可代替工厂化育苗基质,通过以农业废弃物牛粪、玉米秸秆、蛭石、草炭为主要的育苗载体,并将其按照一定比例制成6种复合型基质,直接用于茄子穴盘育苗.结果表明,不同复合型基质对茄子幼苗生长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其中复合基质T3(牛粪:秸秆:草炭:蛭石=4:2:2:2)的育苗效果最佳,明显优于CK(草炭:蛭石=2:1),且株高、茎粗、根长、壮苗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故T3可以代替CK用于工厂化穴盘育苗,其次为T4(牛粪:秸秆:草炭:蛭石=4.5:1.5:2:2.5)配比的基质育苗效果次于T3处理,但优于CK,具有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周其宇  梁巧兰  韩亮 《草业科学》2016,33(7):1297-1305
本研究为了探明甘肃省兰州市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侵染病毒病的症状类型、病原种类以及寄主范围,进行了田间调查和室内酶联免疫检测。田间调查确定了苜蓿病毒病在兰州市安宁区和皋兰县以及白银市景泰县均有发生,其中景泰县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最高,分别为43.33%和26.08;共采样90份,检查30份,检查比例为30%。检测到的病原有苜蓿花叶病毒(AMV)、白三叶草花叶病毒(WCMV)、菜豆黄花叶病毒(BYMV)和豇豆花叶病毒(CPMV)4种,检出率分别为100.00%、50.00%、75.00%和75.00%,且存在复合侵染现象,复合侵染率达50.00%;寄主范围测定供试植物共6科17属18种,经测定,AMV可以侵染6科15种植物,WCMV可以侵染4科8种植物,BYMV和CPMV可以侵染3科7种植物,4种病毒可复合侵染6科14种植物。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深绿木霉T2发酵液蛋白提取物Tra T2A诱导兰州百合对灰霉病菌产生抗性,采用不同浓度的Tra T2A测定了对百合灰霉病菌的抑菌率和诱导抗病作用,其后用Tra T2A的100倍液喷雾处理兰州百合,48 h后接种灰霉菌,研究其诱导抗病机理。结果表明:10倍、100倍Tra T2A对百合灰霉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和诱导抗病作用,100倍液的抑菌率最小,仅为1.16%,但其诱导抗病效果最大,为84.77%。诱导处理Tra T2A+接种灰霉菌能显著提高兰州百合叶片中GLU、PAL、POD、PPO活性及蜡质含量并促进胼胝质的积累,其中该处理后的POD、PPO活性和蜡质含量在测定时间内均高于处理Tra T2A、接种灰霉菌和CK,GLU活性除第3天外,其余时间也高于其他3个处理。GLU、PAL活性在第7天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84.28、2.93 U,比其他3个处理分别高出0.09、0.31、0.46倍和0.31、0.19、0.47倍;POD、PPO活性和蜡质含量在第1天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59 U、0.63 U、14.48 mg/g,比其他3个处理分别高出0.04、0.29、0.43倍,0.12、0.32、0.67倍和0.09、0.06、0.99倍;胼胝质积累也均高于其他各处理。说明Tra T2A诱导处理能够激活百合防御体系,使百合产生抗病性。  相似文献   
4.
深绿木霉T2发酵液蛋白分离物诱导抗病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产孢量测定法,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和温度、pH、接菌量、培养基量对深绿木霉T2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DA培养基有利于深绿木霉T2的生长;深绿木霉T2发酵产孢最优条件为温度25℃、pH 7、接菌量为0.05mL/L、培养基量为100mL/250mL,此条件下发酵72h时产孢量最大,为1.5×109个/mL;76h时产孢量下降;发酵液通过盐析及凝胶层析获得具有3个洗脱峰的蛋白质液,分别为Ⅰ,Ⅱ和Ⅲ;采用生长速率法和诱导活体接种法分别测定不同浓度的3个洗脱液对百合灰霉菌的抑菌率及其诱导抗病效果,结果表明洗脱峰Ⅰ蛋白质的100倍液对百合灰霉菌的抑菌率最小,仅为1.16%,而其诱导抗病效果最好,为84.77%。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采自田间不同症状类型苜蓿病毒病病样中苜蓿花叶病毒(alfalfa mosaic virus,AMV)的带毒情况、症状表现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及AMV的寄主范围,本试验通过田间调查采样、症状归类、丙酮乙醇混合液法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DAS-ELISA)法对不同病样的叶绿素和AMV含量进行测定和检测,并对提纯至不同症状类型病样中AMV对9科32种植物的致病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田间苜蓿病毒病病样有轻花叶、重花叶、叶片边缘褪绿黄化型和叶片畸形皱缩花叶矮化型4种症状类型,均带有AMV,且叶绿素含量、AMV含量与症状表现之间具有正相关性,症状表现最严重的叶片畸形皱缩花叶矮化型病样的叶绿素a、b、总叶绿素含量均比对照低58.00%以上,类胡萝卜素含量比对照高134.06%,AMV含量最高,为252.96 pg·mL-1;寄主范围测定表明AMV可侵染7科27种植物,对西葫芦致病性最强,症状表现为局部枯斑,30 d时AMV浓度为316.19 pg·mL-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