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3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新型抗倒调理剂"劲丰"的不同浓度、不同喷施时期试验示范研究,证明了"劲丰"具有增产抗倒功能,主要表现在显著增强小麦茎秆弹性,缩短穗下节间和穗长,降低植株高度;增产作用极显著,主要能显著提高每穗粒数与粒重。于小麦破口期喷施效果好于扬花期喷施,浓度以5mL/kg处理最为理想,即每1hm2用"劲丰"1500mL对水300kg喷施,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冬季及早春冻害以死穗为主要特征,常造成穗数不足。冻后N、P、K肥配合施用,对促进新生分蘖的发生,提高成穗率及穗质有显著作用。倒春寒造成的冻害主要以减粒为主要特征,对穗数及粒重影响小。低温过境后N、P、K配合施用可以提高每穗粒数及粒重。播期越早、群体越大、N肥过多则冻害越重。适期播种培育壮苗,是减轻冻害损失的最好措施之一。渍害对三麦生理的影响主要是造成根活量降低,根活量降低加速了植株早衰。植株早衰导致粒重下降最多,其次是粒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渍害对小麦生长的影响,探讨补救措施。[方法]采取渍害发生期(W)、恢复补救措施(R)2因子裂区设计,分析渍害发生期对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研究不同补救措施的恢复效应。[结果]拔节孕穗期是小麦涝渍灾害最敏感阶段,也是补救措施恢复效果最佳时段;稻茬小麦耐涝渍性能较强,连续滞水7 d以上不会绝收;稻茬小麦涝渍后恢复能力较强,连阴雨渍害拔节期恢复指数最高可达36.00,孕穗期最高可达29.79,扬花灌浆期最高可达32.15。[结论]该研究可为小麦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近3年来对泰州市玉米粗缩病发病田块的调查分析,总结了该病在泰州市的发病规律,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选择高产抗病品种、确定适宜的播期和播种方式、播栽前搞好耕翻灭茬、生长期间加强管理等农业综合防治和化学防治技术,其根本是要认真防治好灰飞虱,杜绝该病的毒源。  相似文献   
5.
晚播小麦中后期人工模拟渍水与补救措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小麦中后期渍水逆境的危害表现及补救措施的恢复效果,更好地指导大面积生产,选择典型冬小麦田块进行了人工渍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后期渍害对株高、干物重、根系和下层叶片均有明显不利影响,渍害发生越早,则株高下降越多,危害也越大,渍害发生越迟,则单株黄根与黑根数增加越多;渍水越早,对有效穗数影响越大,渍水越迟,对每穗粒数与粒重影响越大;渍害发生越早,追施复合肥或尿素的补救效果最好,渍害发生越迟,叶面喷施碧护调节剂的补救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等天下雨、被动施肥是江苏里下河平原地区小麦生产的传统习惯,也是造成返青肥用量大、拔节肥施用面积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为进一步探明该地区制约小麦高产的主要因素,研究大面积高产稳产的技术途径,于2011年气象干旱年份,进行了不同肥料运筹模式与主动科学洇水、等天下雨被动施肥的水肥运筹处理试验。结果表明:①主动肥水运筹有利于充分利用冬前温光资源,提高群个体质量,构建高产高效群体;②主动肥水运筹能显著提高上位花结实率,从而提高单穗粒数;③主动肥水协同抗旱增产效应主要综合表现在显著提高单穗重而显著增产;④主动肥水运筹能够显著提高单茎干重,有效提高茎秆充实度,促进群个体质量协调发展;⑤在气象干旱年份,小麦最终株高并不是一个对产量性状有明显影响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该试验研究了氮肥水平及氮肥运筹方式对中筋小麦扬麦12产量及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在较低的施氮水平下,通过优化肥料运筹,适当增加拔节肥与孕穗肥的施用比例,可以生产出优质的中筋小麦,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目的.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进行了不同密度及破口期粒肥水平对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扬麦16号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基本苗控制在6万/667m2左右,总施氮量控制在17kg纯氮/667m2,穗粒肥的总用量最高可达10.6kg尿素/667m2.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研究了小粉浆土土属地区,在低施氮水平条件下,不同耕播方式对弱筋小麦扬麦13号产量形成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耕作方式表现为耕翻优于浅旋,浅旋优于免耕;播种方式表现为撒播与条播无明显差异;不同耕播方式间高峰苗相近,但耕翻与浅旋方式群体高峰苗到来早,冬前分蘖量高,而免耕方式到来迟,退化快;耕翻方式小麦群体与单株干物积累量均高,但单穗重与单茎干重下降;结实小花量特别是有效穗数以耕翻方式最具优势,而粒重下降.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研究了氮肥水平及氮肥运筹方式对中筋小麦扬麦12产量及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在较低的施氮水平下,通过优化肥料运筹,适当增加拔节肥与孕穗肥的施用比例,可以生产出优质的中筋小麦,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