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对6个不同草莓品种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状态的观察结果,详细的阐述了温度条件对草莓休眠解除状态、茎叶生长及根系发育等营养生长状况的影响,为草莓周年栽培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辽宁西部干旱区蒸发量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给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气候变化背景,利用辽宁西部地区近58年气象资料,采用线性变化率及相关分析方法,研究蒸发量变化特征和影响蒸发量的主要气候因子。结果表明:蒸发量的变化表现为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年蒸发量气候变化率为-110.54 mm/10 a,在58年间蒸发量趋势减少641 mm;春季、夏季和秋季蒸发量气候变化率分别为-45.92 mm/10 a、-47.98 mm/10 a、-14.76 mm/10 a,近58年蒸发量趋势减少为266 mm、278 mm、86 mm;冬季呈微弱的下降趋势。蒸发量变化受多因素的影响,日照时数、气温日较差、风速、相对湿度、水汽压、最低气温相关显著,而日照时数的变化则是影响辽西地区蒸发减少的最主要气候因子。  相似文献   
3.
辽西作物生长季光热资源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气候变暖的环境下,为了农业合理布局与作物结构调整服务,采用气候倾向率和标准偏差的方法,分析了辽宁西部1961—2010年农作物生长季光照、热量资源特征变化。结果表明,辽西作物生长季太阳总辐射、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1.327 MJ(/m2·10 a),-51.251 h/10 a;21世纪10年代与20世纪60年代相比,太阳总辐射平均减少5.94 MJ/m2,日照时间平均减少212 h,每日减少日照时间约1 h;作物生长季平均气温气候倾向率为0.108℃/10 a,呈升高趋势,但不显著;≥10℃积温显著增加,气候倾向率为44.990(℃·d)/10 a,近20 a平均增加227(℃·d)。光照资源减少、热量资源增加可相应调整弱光短日照喜温生育期较长的作物,增加复种指数;气候变暖具有利弊双重性,掌握气候变化规律,可监测低温寡照灾害。  相似文献   
4.
辽宁西部地区光热水资源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辽西地区1960-2009年的气象资料,应用常规数理统计方法,重点分析了近50a来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辽宁西部地区光热水资源的变化趋势,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a来,辽宁西部光照资源下降幅度较大,年日照时数趋势减少406h;年平均气温和年≥0℃积温呈现明显的升高趋势,年平均气温趋势升高1.7℃,年≥0℃活动积温增加307℃.d;降水呈现出减少趋势,年降水量趋势减少62mm,在年代际尺度上波动显著。对于光照资源丰富的辽西地区来说,日照时数减少还未表现出不利影响;而气温升高、降水减少使该地区气候呈现暖干化趋势,这将对辽西农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本文通过对光温水资源变化趋势的研究,旨在提高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认识,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周广学  李普庆  周晓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873-12875
对朝阳地区的自然降水状况从区域分布、季节和年季变化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根据朝阳地区的几个代表站近50年降水和蒸发的气候资料,对朝阳地区干旱状况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首次将朝阳地区不同季节的干旱划分为不同类型,并利用产量分解的原理和科学模拟的方法,对朝阳地区5个县近50年的主要农作物产量与4~9月份的降水距平进行科学的相关分析,找出了在气象产量部分起主要作用的气象限制因子。同时,根据农田水分平衡的基本原理,利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对于如何提高朝阳地区自然降水利用率、充分挖掘水分资源、争取农业生产的全面丰收,提出改善生态环境、培育抗旱品种、调整作物布局等科学对策。  相似文献   
6.
以辽宁西部小凌河上游凌源、喀左、羊山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等资料为基础,采用现代气候统计诊断技术,分析了该地区光照资源年际和作物生长季变化趋势、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0年,辽西小凌河上游年太阳总辐射、年日照时数总量和生长季太阳总辐射、日照时数呈波动性减少,递减速率分别为1.964 MJ/(m2·10 a)、56.224 h/10 a和1.357 MJ/(m2·10 a)、38.705 h/10 a;年太阳总辐射、年日照时数总量气候突变分别发生在1979年和1985年,突变前后分别减少5.5 MJ/m2和162 h;生长季太阳总辐射和日照时数持续减少,没有明显的突变时间。掌握辽西小凌河上游光能资源气候变化规律,对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合理开发光能资源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沈单16号玉米杂交制种在晚播的情况下,通过采取一系列促进生长发育的手段,能获得正常成熟(快速促成),这种方法是朝阳玉米杂交制种史上的一次新尝试,为玉米杂交制种生产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全球气候变暖对朝阳地区高效农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广学  李普庆  周晓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8027-8028,8106
利用近60年的气候资料和近30年的农业资料,从玉米栽培面积、保护地设施农业和农业总产值3方面,分析了气候变暖对朝阳地区高效农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候变暖对朝阳地区高效农业的发展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气象条件对油松毛虫的影响及其预测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越冬死亡率、发生量监测资料,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普查了影响油松毛虫活动的主要气象因子.以当年1月平均气温、2月最高气温、2月地面最高气温、1月地面平均最低气温及3月地面平均最高气温等气象因子建立了油松毛虫幼虫越冬死亡率预测模型,历史拟合率91.9%.以前1年8月下旬平均气温、前1年10月上旬降水量、前1年12月平均最高气温、当年1月中旬平均气温及当年4月上旬平均气温等气象因子建立了油松毛虫发生量预测模型,历史拟合率为88.2%.预报模型可以应用于防虫减灾工程.  相似文献   
10.
周广学  李普庆  周晓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418-7419,7473
[目的]分析气候变暖对朝阳地区畜牧业生产的影响,为政府指导畜牧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近60年的气候资料和近30年的畜牧业资料,利用最小二乘法和Excel程序对朝阳地区的热量历年变化情况、生猪和羊的历年出栏数及畜牧总产值增长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朝阳地区的热量资源逐年增加,猪和羊的年出栏数迅速增加,畜牧业生产总值大幅提高。[结论]气候变暖对朝阳地区畜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