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1篇
综合类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1.
本文在对2006-2007年对叶城县特色林果业有害生物的种类、分布、寄主及密度情况开展的林果有害生物调查的基础上,整理和统计了叶城县特色林果业主要有害生物种类8目、19科、24种。  相似文献   
2.
石榴花芽形成快,分化量大,花期长,花蕾形成与萌芽生长、开花坐果同时进行,对养分的消耗多,竞争也激烈,往往形成大量的退化花。退化花的形成,多是由于花在分化过程中营养不足,导致雌蕊发育不全,从而不能受精结实,造成整株坐果率低,落花落果严重。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成花质量和坐果率,是实现石榴丰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建立高效优质的核桃丰产园在嫁接、肥水、修剪、病虫害管理等关键技术做阐述。  相似文献   
4.
黄斑星天牛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斑星天牛在陕、甘、宁三省(区)已成灾数十年。该虫以危害杨树为主,两年发生1代,是典型的 K 类生态对策昆虫。得出的杨树抗天牛序列,抗虫的理化机制,为营造抗虫生态型林打下了基础。对白僵菌等天敌和化学防治研究结果,为协调应用有效防治技术提供了资料。为生物学、生态学、解剖学、数学模型的研究结果提供了准确预测预报的技术依据。黄斑星天牛的综合防治应以营造抗虫速生生态经济型林为基础,实行多种有效防治手段相协调,以达到有虫而不成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2006~2007年对叶城县特色林果业有害生物的种类、分布、寄主及密度情况开展的林果有害生物调查的基础上,整理和统计了叶城县特色林果业主要有害生物种类8目、19科、24种.  相似文献   
6.
根据2003年、2009年遥感数据,从数量结构、空间格局和类型转换3个角度对湖南醴陵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6 a来,醴陵市旱地与园地面积锐减,林地面积大幅度增加,城乡居民工矿用地逐年增加;醴陵市土地利用景观变化的强度和方向在不同地貌区存在明显差异,岗丘区和低山丘陵区的土地利用变化较大,而山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相对缓慢;土地利用类型转换主要表现为水田、旱地、园地、林地转变为城乡居民工矿用地,水田、旱地、园地和未利用地转换成林地,园地转换为旱地,未利用地单向转移,新增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丘岗区、低山丘陵区,而林地增加主要集中在北部山地区。醴陵市经济发展必须重视和解决经济发展与农地保护间的矛盾,为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区域性生态保障。  相似文献   
7.
以引进保存的5个美国核桃主栽品种和3个新疆核桃品种1年生休眠枝条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梯度低温胁迫处理,测定不同低温胁迫下供试品种的相对电导率并通过Logistic方程拟合半致死温度,结合冬季果园实测气温数据以及春季冻害调查数据,综合评价不同品种在南疆的越冬适应性及田间冻害临界温度指标。结果表明,8个核桃品种抗寒力强弱为温185维纳艾米格新新2新丰强特勒哈特利彼得罗,强特勒、哈特利、彼得罗3个品种在南疆的越冬适应性相对较差,在-14.6~-15.4℃极端低温条件下嫁接枝条及1年生枝出现冻害,维纳、艾米格以及3个新疆品种越冬正常。8个品种1年生枝半致死温度范围在-18.5~-26.6℃,半致死温度能够较准确的反映品种间的抗寒力强弱,但低于田间冻害临界温度。  相似文献   
8.
<正>叶城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农牧结合的人口大县、农业大县、畜牧大县、林果大县,物产资源丰富,素有"中国核桃之乡"的美誉。核桃产业是当地农民依靠特色产业脱贫的重要抓手。但在生产中,由于核桃进入盛果期,栽植密度过小,果园通风透光条件差,加上管理粗放,以及林农间作矛盾突出等问题,造成核桃品质下降,收入降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脱贫致富。解决核桃密植园在管理中影响提质增效的实际问题尤为重要,这样才能发挥出核桃这一特色优势产业在精准脱贫中的重要作用,促进贫困户脱贫,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3年和2009年两期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资料,结合GIS与景观生态学分析方法,将湖南省醴陵市土地利用方式划分为水田、旱地、园地、林地、城乡居民工矿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7种景观类型,在ERDAS 8.6、Arc GIS 9.0和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软件支持下,从斑块面积、斑块数目、斑块密度、面缘比、Shannon景观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等方面对醴陵市景观空间分布和结构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在2003~2009年间,醴陵市土地景观空间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水田、旱地、园地、未利用地的面积有所减少,林地、城乡居民工矿用地、水域则在增加;从景观组分来看,斑块面积、斑块数目、斑块密度、面缘比、Shannon景观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等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土地利用变化来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速度各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向着林地、城乡居民工矿用地与水域发展,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人口增加、产业结构调整、城镇扩张、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以及农业开发等活动是醴陵市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