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强两优雄占是湖南奥谱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最新审定的迟熟杂交中籼新组合,2019-2021年对该组合开展亲本观察试验和制种技术摸索,掌握了其父母本的特征特性,总结了该组合的高产优质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2.
红丰80S是湖南奥谱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Y58S为核不育基因供体,与自选高世代抗稻瘟病材料C117(六福B/隆抗3208)杂交选育而成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红丰80S育性稳定,育性转换临界温度低,一般配合力强,所配组合植株较矮且茎秆粗壮、耐肥抗倒、产量高、米质优,2017年4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3.
大珠母贝[pinctada marima(Jamesom)]俗称白蝶贝,主产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热带、亚热带海区,在我国海南岛、西沙群岛、雷州半岛及广西涠洲岛附近海域均有分布。在我国沿海常见贝类中,大珠母贝是一种较大型的软体双壳类动物,其最大个体壳高可达35cm或更大,一般为23-28cm,寿命可长达15年,大珠母贝培育出的优质大珍珠每颗售价可达2-3万元,同时其贝壳还是高档优质的贝雕原料,  相似文献   
4.
合浦珠母贝[Pinctadafucat“(GOlfM]又称马氏珠母贝,是世界上用于生产海水珍珠的最主要贝类,我国的海水珍珠几乎都为合浦珠母贝所产。自六十年代中期我国合浦珠母贝人工育苗取得成功并大批量生产之后,其养殖种苗则完全为人工苗,养殖规模因此得到很大的发展。但由于长期不注重野生合浦珠母贝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不注重科学育种及珠口的择优、复壮培育,只贪图生产便利,近亲繁殖,导致种质资源严重退化,其主要表现在珠贝个体越来越小,生长迟缓、抗病力差。成活率下降,以致可植珠核小,手术贝死亡率高,商品珠率低,严重影响珍珠的…  相似文献   
5.
黔丰优877是湖南奥谱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自育优质早熟三系不育系黔丰103A为母本,与自选高产、抗病恢复系奥R877为父本配组育成的一季中稻新组合,表现出米优质、抗倒性强、宜直播、耐粗放、适应性广等特点,2018年通过了国审,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6.
强两优雄占是湖南奥谱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自育两系不育系强11S与恢复系雄占配组育成的迟熟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茎秆中粗抗倒、产量高、米质优等特点,2019年10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大面积制种田对T优15的双亲特征特性进行观察和研究,掌握了杂交早稻T优15双亲的生物学特性,总结了T优15组合高产优质的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8.
珍珠贝人工育苗是整个珍珠养殖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珍珠的产量和质量,对珍珠生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马氏珍殊贝人工育苗从1965年试验成功到1966年投入生产以来,为发展珍珠生产解决了见源问题,结束了珍珠养殖靠捕捞珍珠贝及天然采苗解决贝源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六福优1066是湖南奥谱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自育三系不育系六福A为母本,与自育优质恢复系奥R1066配组育成的优质早熟杂交晚籼新组合,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2003年,怀化奥谱隆作物育种工程研究所选育出生育期适中、综合性状优良、高产广适的杂交早稻新组合T优15,2004年参加湖南怀化、常德等地“四所一校”早稻联合品比平均产量7901kg/hm2,比湘早籼13号(对照)增产7.65%,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参加南方稻区早籼早中熟组国家区试初试平均产量7422kg/hm2,比浙733(对照)增产4.58%,达极显著水平,增产点比例为70.6%,各区试点最高产量为9585kg/hm2;该组合在南方稻区作双季早稻平均全生育期109.9d,株高91.7cm,株型较紧凑,茎秆矮壮,坚韧抗倒,剑叶窄长挺直,分蘖力较强,生长稳健,后期成熟落色好,于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07005),适于长江流域杂交早稻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