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刚竹毒蛾是竹的最主要食叶性害虫,严重影响竹林健康与竹业生产,掌握其空间分异规律对开展该虫害的监测与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建省延平区为研究区,基于刚竹毒蛾危害分布与地形数据,采用空间叠置分析等方法,统计不同地形条件下虫害分布占比,依此探究地形因子对该虫害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海拔、坡度的升高,虫害分布占比呈现先升后降特征,海拔500~800 m、坡度10°~24°为主要危害区域;东、东北、东南3个坡向的虫害分布占比最高,合计达57.09%;虫害与坡位的关系表现为“高集中”特征,主要分布于山脊,占比高达71.63%;其次为山谷,占比21.94%。该文证实地形因子对刚竹毒蛾危害具有重要影响,据此建议对海拔500~800 m,坡度10°~24°,东向、东北向、东南向及山脊、山谷区域的虫害予以重点监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江西本地2年生的杜仲栽培品种为研究材料,在平地设置0.5 m×0.3 m、0.5 m×0.5 m、0.5 m×0.8 m和0.5 m×1.0 m 4个种植密度,在丘陵地设置2 m×1 m、2 m×2 m和2 m×3 m 3个种植密度,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叶用杜仲林叶产量和质量(绿原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平地种植稀疏的杜仲单株叶产量较低,而绿原酸的积累则有所增加,种植密度为0.5 m×0.3 m时,杜仲的单株叶产量最高(200.90 kg/hm2),而种植密度为0.5 m×1.0 m时,叶片中绿原酸的含量最高(27 153.26 ug/g),综合产量和质量两方面考量,推荐0.5 m×0.5 m为杜仲叶用林在平地的最佳种植密度。丘陵地3个种植密度对杜仲单株叶产量和质量没有显著影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密植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收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