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以29个大蒜品种为试验材料,在陕西关中秋播条件下研究了冬春季节各品种的生长发育特点。综合各品种的生长特性和分析结果,适合兼作蒜苗或蒜薹和蒜头生产的品种有20号、88号和89号;适合兼作蒜苗或蒜头生产的品种有87号、64号、29号、18号和39号;适合兼作蒜苗或蒜薹生产的品种为09号;适合兼作蒜薹和蒜头生产的品种有08号、25号和73号。  相似文献   
2.
蒜瓣茎尖注射秋水仙素的诱变效果和诱变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个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注射处理大蒜蒜瓣生长点,发现处理后的大蒜叶片的下表皮气孔长度、宽度、面积和周长极显著增大,且气孔密度减小;通过对根尖染色体的观察,根尖染色体数目加倍,显示大蒜蒜瓣茎尖染色体被有效加倍。浓度为0.1%的秋水仙素溶液对染色体的诱导效果最佳;分别观察大蒜3片叶的下表皮气孔可知,随着叶片的不断生长,秋水仙素的处理效果呈下降趋势,对第一片叶的诱导效果最佳。蒜瓣茎尖注射秋水仙素3 d,在第三片叶发出前剥取茎尖接种或切取前三片嫩叶做外植体诱导加倍植株,可能获得多倍体大蒜。  相似文献   
3.
施用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常用的农艺措施之一。施用石灰影响土壤理化性质,进而影响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矿化。而SOC矿化与土壤肥力保持和有机碳库的大小存在紧密联系。因此,明晰施用石灰对酸性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该研究以2种母质的酸性水稻土为对象,在50%、90%和130%土壤最大田间持水量(Water Holding Capacity,WHC)条件下添加和不添加白云石,再进行为期45 d的室内培养试验,探讨白云石和水分对SOC矿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白云石显著影响2种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但白云石添加和水分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土壤含水量较低时(50%WHC),2种土壤有机碳矿化均受到抑制。在较高土壤含水量情况下(90%~130%WHC),白云石添加和水分的共同作用对SOC矿化的影响因土壤质地不同而异,淹水条件下(130%WHC)棕红壤有机碳矿化量高于湿润条件(90%WHC),而红壤中的情况正好相反。白云石添加和水分均显著影响SOC累计矿化量,但二者交互作用仅在棕红壤中显著。添加白云石后,2种土壤pH值随着水分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土壤含水量较低时(50%WHC),土壤pH值即可达到或接近目标值(pH值6.5)。这些结果表明,在评估施用白云石对SOC矿化的影响时,需要考虑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本身的性质,以便为农业生产实践中合理施用白云石提供指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利用生物炭材料的吸附作用回收污水中的磷,作为磷肥应用到土壤进行农业生产是一种简单有效、成本低廉的措施,成为解决环境污染和磷资源紧缺问题的一种潜在方案。该研究采用单因素结合响应面方法优化赤铁矿(H)改性核桃壳生物炭(BC)的制备工艺。通过模型拟合分析了改性生物炭(H-BC)对水中磷(P)的吸附特性,并测试表征探讨其吸附机理。最后,将饱和吸附磷后的改性生物炭(H-BC-P)应用到土壤,采用盆栽试验分析其作为磷肥的效果和潜力。结果表明:核桃壳/赤铁矿质量比为1:1,在850 ℃下热解45 min制得的改性生物炭对磷的去除率达到98.42%,饱和吸附量为15.59 mg/g。H-BC吸附P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表明该过程是多分子层吸附,化学吸附是限制吸附速率的主要步骤。酸性条件有利于H-BC对P的吸附,从成本角度考虑,H-BC的最佳用量为2.5 g/L。H-BC-P可以改良酸性土壤pH,增加土壤全磷和Olsen-P含量。黄棕壤和红壤中生菜的生物量均有明显增加。研究表明赤铁矿改性生物炭是一种环境友好的磷吸附剂,且吸附磷后的残渣可以作为磷肥应用到土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